【中華百科全書●傳記●周公】 周公(西元前十二世紀),姓姬名旦,周文王昌之子,武王發之弟。
武王伐紂,周公佐軍務,功勳卓著。
周既克殷,因殷代民德純厚。
自湯至帝乙二十九世,官民多勤勞敬慎,經紂之暴亂,國滅於周,然殷民故國之思,易代不衰。
武王為便於統治,乃封紂子武庚於邶(河南淇縣附近),統有殷舊畿之地。
並將殷畿以南、以西之地,分封武王弟管叔、蔡叔、霍叔,令其就近監視,稱為三監。
〈見圖1〉。
武王卒,太子誦繼立,是為成王。
成王年少,周公恐諸侯叛,乃攝政當國,禮賢下士,政績斐然。
其教成王立政也,以詰爾戎兵為言,乃以武事寓於文事之中,蓋明示人以尚文,而陰教人以習武,即所謂「覿(見也)文而匿武」也。
管叔、蔡叔心懷不平,散布流言,謂周公將不利於成王,遂聯合武庚,背叛周室。
東方之奄、淮夷、徐戎,亦參與為亂。
周公堅定不移,興師東征,苦戰三年,卒將大亂敉平。
殺武庚,誅管叔,放蔡叔,減國五十餘,周之勢力,因得向東擴展。
東方既定,周公即營建東都雒邑(洛陽),名曰成周,而以鎬京為宗周。
並將殷之「頑民」遷雒,便於管束也。
封殷宗室微子啟於宋,以續殷祀。
封康叔於衛,伯禽於魯,唐叔於唐(晉),而以殷之豪族,分屬諸國,使之服事於周。
周代之封國,為中國倫理政治之肇始。
周初封建制與宗法制,密不可分,周天子分封同姓或異姓姻親為諸侯,在政治系統上,天子為全國之領袖;
在宗法系統上,天子又是若干諸侯國之族長。
此一倫理政治組織,實為周公最崇高之政治理想。
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各有分際,不得踰越,家族觀念,亦漸深入人心,因此奠定中國社會組織之基礎。
儒家「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政治哲學,亦受周代文化之影響。
孔子謂:「周監(視也)於二代(夏商),郁郁乎文哉,吾從周。」
又說:「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周公不僅為中國古代大政治家,亦為大思想家。
他多才多藝,制禮作樂。
對西周政治之建設,文物制度之推進,厥功甚偉。
或謂儀禮、周官皆周公所作,亦有持反對意見者,然周之文化,以禮為淵源,集前古之大成,開後來之政教,其著於典籍者,雖經秦火,所存猶眾,為不可否認之事實。
柳詒徵認儀禮、周官「實成、康、昭、穆以來王官世守之舊典,以之言西周文化,固非託古改制之比也」。
儀禮所言為冠婚喪祭射鄉朝聘八目,周官則經緯萬端,為一具有宏綱細目之鉅著。
(張效乾)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6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