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傳記●鄭昭】 鄭昭(西元一七三四~一七八二年),原名信(Sin),父鏞,原籍中國廣東澄海。
鏞自幼南渡泰國謀生,娶泰女洛英(NangNokiang)為妻,曾任稅務官。
一七三四年生鄭昭,見巨蚊於藍內,以為不祥,欲棄之,泰國庫大臣昭披耶卻克里奇之,納為養子,及長,入宮任御侍衛。
昭才智過人,並富語言天才,能操中國、印度等語言。
國王愛其才,封達城太守,有功於國,晉封披耶瓦七拉干(PhyaWachirakan),移鎮甘烹碧(Kampangpet),泰人極愛之,尊稱昭達信(ChaoTakSin)。
昭雖平定泰國中部,整個國土尚四分五裂,遂進行統一工作,一七六七年,宣布自立為王,奠新都於昭丕耶河西岸統巫里,是為統巫里王朝之開始,時年三十有四。
新都既建,其統一行動如下:一、泰國中部,為昭領土,二、馬來半島各地至春蓬,為那坤是貪嗎叻太守帕巴辣領土,三、泰國東部,為前國王波隆嗎國的太子貼披碧占領土,四、彭世洛及那空素旺地區,為彭世洛太守Bhisnulok領土,五、彭世洛以北地區,為鑾者(僧)領土。
則知昭雖為泰王,所控制之地區,僅為全國五分之一,但土地比較肥沃。
若與其他四雄相比,其勢力及稱霸條件,鄭昭最差。
他能統一者,蓋因四雄無目的、無自信、無奮鬥之精神,被鄭昭各個擊破故也。
昭為人精明,政治、軍事意識甚高,預知緬人雖敗,終必再入侵,僅靠中部力量決不能制勝,必先統一全國作必勝之準備,然統一大業如何進行?
首先征服四雄中最弱者。
一七六八年,軍攻柯叻,貼披碧雖得安南之助,終被擒而得其地。
一七六九年,軍攻馬來半島,初,諸將意分歧戰敗,昭遣水軍攻六坤,十月,合陸軍下其城,莫加薩王敗逃終被俘。
次年八月,分軍三路北征,兵圍王城砂旺卡巫里時,城內產一白象,鑾者認為不祥,棄城逃,昭復得泰北方領土。
四雄既滅,昭恢復阿瑜陀耶王朝時代全部疆土,泰國遂告統一。
一七七一年,緬甸名將保素帕拉領軍入寇,被泰軍擊退。
三年後,昭遣軍兩萬征景邁,其民恨緬人暴虐,聞泰王親征,群起響應,緬守將保馬育亡去。
一七七五至一七七六年,緬甸又曾兩次大舉入寇,終被泰軍所敗。
就當時國際局勢論之,正是中緬交兵之際,清高宗遣伊犁將軍明瑞,大舉征緬,緬王疲於應付,故祇得讓鄭昭經營泰國,及至中緬停戰,緬王再分兵入侵泰國時,則鄭昭基礎已鞏固矣。
一七八一年,柬埔寨內亂,昭遣軍往援。
次年三月,有乃汶納者反,擁頌勒披耶嗎哈加塞戍為王,昭派披耶刪卡巫里平亂,彼反歸附叛黨,三月三十日,鄭昭被叛軍圍困宮中,禁軍抵抗,未幾被俘,旋被殺。
鄭昭雖死,但他確為泰國奠定永世自由獨立國家,此為泰國人民所頌認者。
(徐玉虎)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5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