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傳記●廖仲愷】 廖仲愷(西元一八七八~一九二五年),原名恩煦,祖籍廣東惠陽,清光緒四年出生於美國舊金山。
十六歲回國,初在香港攻讀英文,二十八年(一九○二),留學日本,先後入早稻田大學經濟預科、中央大學政治經濟科。
三十一年(一九○五),如入中國同盟會,追隨國父孫中山先生,開始獻身革命事業。
(見圖1)辛亥革命期間,廣東都督胡漢民邀廖氏任廣東軍政府總參議,兼理財政,並被派為南北和議南方代表。
二次革命失敗,國父組織中華革命黨於日本東京,廖氏贊襄甚力,與張人傑共掌財政。
民國六年秋,從國父南下護法,組織護法政府於廣州。
翌年夏,因受桂系排擠,國父離廣州赴上海,命廖氏等創辦建設雜誌,闡揚三民主義學說。
十年五月,國父就職非常時期大總統,任廖氏為廣東財政廳長兼財政部次長,陳炯明叛變時,被陳氏拘禁達兩個月之久。
迨陳氏被驅出廣州,國父重返粵,復出任大元帥,任廖氏為財政部長兼廣東省長、軍需總監、大本營祕書長。
十四年三月,國父逝世,七月一日國民政府成立,廖氏一身兼國民政府委員、財政部長、廣東省長、財政廳長諸要職。
廖氏富組織天才,民國十二年春,協助國父改組中國國民黨,為聯俄容共政策主要推動者,但卻認為共產主義不能行之於中國,且批評馬克斯學說之不當。
十三年元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後,廖氏任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兼工人部、農民部部長。
同年夏,黃埔軍官學校成立,廖氏任黨代表,灌輸三民主義思想於群眾、學生。
十四年六月,沙基慘案發生,廖氏領導抗英運動,為帝國主義和守舊勢力所不諒。
同年八月二十日,廖氏被刺於中央黨部門口,享年四十八,遺體初葬於廣州駟馬崗朱執信墓旁,後移葬南京中山陵側。
(李守孔)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