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新聞●中央日報】 中央日報是民國十七年二月一日,創刊於上海;
十八年二月,遷移於首都南京。
自此以往,皆在中央政府所在地出版。
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政府對日抗戰;
明年,政府遷都重慶,中央日報即隨之遷往重慶發行。
三十四年八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政府於九月在南京受降,中央日報亦於同月在南京復刊。
三十八年,中共竊據大陸,中央日報於是年三月十二日起,在臺北發行,至今已歷五十二週年,是現在中華民國各報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家。
中華民國採取三民主義的新聞自由制度,視報業為社會教育機構之一種,故允許公私並營。
中央日報為我國公營報紙之一,它是中國國民黨的言論機關,以宣揚三民主義為使命,以服務全民為目的。
故其言論立場超然,態度公正,以國家社會的利益為依歸,而不為少數人之利害所左右。
其對時事之評論,論點穩健而開明,在促使社會於安定中求進步;
對國際間重大事件之評論,經常反映執政黨之現行政策,故為國內及國際輿論界所重視。
中央日報在新聞報導上力求客觀正確,關於政府政策制定與施政經過,經常有詳明之記載,學者認為其對國家文獻之保存,具有重大之貢獻。
對於各種社會活動,均予適當報導。
重視人情味故事,凡好人好事,必加以表彰,以樹立社會之楷模。
中央日報對於政府錯失、社會黑暗,均予披露和批評,而無所隱諱;
但它注重此類新聞報導的教育作用,以期揭發黑暗之後能指引光明的途徑,抨擊犯罪之後能顯示法律的尊嚴。
該報發布犯罪新聞有其一定之原則,各方公認其有益於社會。
中央日報經常注重新聞發布的平衡,要求儘量運用其篇幅,真實反映當日之各種社會活動,而給予適當比例。
該報曾說:「報紙之所以存在,政府之所以保障新聞自由,乃是要使各種社會活動和社會現象,透過報紙,真實地反映於社會大眾。
其善者大家予以讚揚,使之獲得鼓舞;
其不善者大家加以檢討,共同促其改進。
所以報紙必須公平正直,無懼無私,而自視為社會之公器。」
中央日報創刊以來一貫嚴守此一立場,故能獲得社會大眾的信任。
中央日報為服務海外僑胞,使之能迅速獲得祖國消息,於民國三十九年六月發行香港航空版,同年十月發行紐約航空版,將國內版加以精編,縮為一大張,壓成紙型寄出,在當地印行。
惟其時航機班期不定,致影響準時出版,乃於四十年三月,改由國內印刷,以航空郵寄海外讀者。
現在航空發達,世界任何偏僻地區,均可於一週內寄到,故極受讀者歡迎。
凡華僑群居之處,一家訂閱,各家流傳。
讀者之中,以留學生、學人為最多。
故中央日報航空版實為溝通祖國與僑胞之重要橋樑。
(曹聖芬)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4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