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2-12-10 08:23 編輯
【中華百科全書●三民主義●專制】
專制一詞,我國古代為「獨斷行事」之義。
如淮商子氾論:「周公事文王也,行無專制。」
注:「專,獨;制,斷也。」
近代則指政治制度言,是專制政體的簡稱。
嚴復譯的孟德斯鳩法意,把立國的制度分而為三說:「治國政府其形質有三:曰公治,曰君主,曰專制。」
何謂專制?
他說:「專制者,以一君,而一切出於獨行之己意。」
法意對專制君主之精神、君主專制之教育、專制之法與其精神、專制精神之蔽等均有論列。
並設一譬喻說:「吾聞路易光那(美洲之一部)之土番,其擇樹剝果也,常執斧從其本而伐之。樹仆,則相與采擷之,盡其樹之所有而去。此可一行而不可再之道也,而專制之為術正如此。」
國父遺教,論及專制的地方很多,約有三種不同的說法:第一種說法,專制是自由的相對詞:在五權憲法中說:「政治裏頭有兩個力量:一個是自由力量,一個是維持秩序的力量。政治中有這兩個力量,好比物理學裏頭有離心力和向心力一樣。離心力是要把物體裏頭的分子離開向外的,向心力是要把物體裏頭的分子吸收向內的。如果離心力過大,物體便到處飛散沒有歸宿;向心力過大,物體愈縮愈緊擁擠不堪。」
「政治裏頭自由太過,便成了無政府;束縛太過,便成了專制。」
「中國的政治,是從自由入於專制;外國的政治,是從專制入於自由。」
第二是立憲的相對詞:國父在中國革命史一文中說:「余之民權主義,第一決定者為民主,而第二之決定則以為民主專制必不可行,必立憲而後可以圖治。」
第三是共和的相對詞:國父在提倡國家社會主義講演中說:「現在中華民國共和政體,與專制政體不同。專制政體主權為君主一人所私有,共和政體則三權分立,各有範圍。」
又在地方自治為社會進步基礎中說:「共和國與專制國不同,專制國是專靠皇帝,…但共和國,則專恃民力。」
專制的種類,國父曾提到四種:第一是君主專制,在三民主義與民族前途講演中說:「中國數千年,都是君主專制政體,這種政體不是平等自由的國民所堪受的。」
第二是暴民專制,在民權主義第四講中說:「法國以後,就實行民權。…當時拿充分的民權去做頭一次的試驗,全國人都不敢說民眾沒有知識,沒有能力,如與有人敢說那些話,大家便說他是反革命,馬上就要上斷頭臺。所以那個時候,便成暴民專制,弄成無政府,社會上極為恐慌,人命朝不保夕。」
第三是開明專制,在孫文學說中說:「或又疑訓政六年,為毋同於曲學者所倡之開明專制耶?曰:開明專制者,以專制為目的。」
第四是專制共和,在中華民國之意義中說:「共和政體為代議政體,世界各國,隸於此旗幟之下者,如希臘,則有貴族奴隸之階級。直可稱之曰專制共和。」
國父在遺教中,所提到的「獨裁政治」─「君主政治、貴族政治,皆為獨裁政治,人民無與焉。」
「獨頭政治」─「君權國者,為君主獨治之國家,故亦曰獨頭政治。」
(均是軍人精神教育語)「人民獨裁」─「近來俄國所發生的一種政體,…不是『代議政體』,是『人民獨裁』的政體。」
皆為專制的別名。
(申慶璧)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8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