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革命史蹟●惠州之役】 清光緒二十六年(西元一九○○)義和團之亂,八國聯軍入北京,清廷敗象畢露,局勢阽危。
國父時在日本,奔走革命。
遂向菲律賓民黨代表彭西商借存於日本未運之軍械,準備潛入內地,親率健兒,發動革命義師。
六月二十一日,國父與日人宮崎寅藏、英人摩根等一行,間道抵香港。
不料中途為奸人告密,遭水警監視,不能登岸,遂致破壞原定計畫。
乃將革命軍事指揮全權交鄭士良,並命李紀堂、陳少白、楊衢雲在香港籌畫軍需供應。
國父則折返日本,轉渡臺灣。
時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對中國革命深表同情,與國父接洽,許以革命軍起義之後相助。
國父遂令鄭士良剋日發難,並改變計畫,不直逼廣東省城,而從海道進取福建廈門,先占領沿海地帶,以便接應。
士良遂以惠川三洲田為根據地,聚集六百餘黨眾,於閏八月十五夜舉事,攻撲新安、深圳之清兵,盡奪其械。
隨而轉戰於龍岡、淡水、永湖、梁化,白芒花、三多祝等處,人民簞食壺漿,以迎義師,軍威大振,連戰皆捷,清軍不敢交鋒。
僅及八日,革命軍即占領新安、大鵬至惠州沿海一帶。
此時自動投效之黨眾已達二萬餘人。
士良乃凝結集隊伍攻取廈門,以待幹部與武器之接濟,而向內地推進。
時國父在臺灣,擬定作戰計畫,就地加聘軍官,並派宮崎寅藏速運菲購存之械彈,不料事出意外,菲所購武器,均係廢鐵,不能使用。
而日本政府對華政策,禁制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協助中國革命,又禁武器出口及日本軍官投效。
以是外援斷絕,餉械無著,而國父潛渡之計畫亦為之破壞。
因派遣山田良政與同志數人,往告鄭士良,令其相機便宜行事。
時革命軍已起事十餘日,彈藥將盡。
二十九日聞訊,乃轉告全軍,解散附從之眾。
率人槍千餘,返三洲田。
至橫岡為清兵阻截,軍心已亂,不復能戰。
不得已揮淚散眾,繞道走避香港。
山田良政後竟以失路被擒遇害。
當惠州起義時,國父命史堅如入廣州謀策應。
堅如聞惠州起事,乃決計謀炸兩廣總督德壽,以寒敵膽,而為牽制。
出售家產得三千元,託鄧蔭南在香港購德國炸藥二百磅,又租賃總督署鄰接之民房一座,堅如與兄古愚及練達成等連夜祕密掘洞,埋放炸藥。
至九且四月黎明,燃香置於引線之上,相約離城避往香港。
惟途中久未聞響聲,大疑,獨返屋察看,見引線潮濕,未能燃發炸藥。
遂於屋內侯一晝夜,重新佈置,接線燃香後外出,又恐不能爆炸,乃候於城內西關。
俄聞轟然一聲,全城震動。
探知總督署雖被炸,惟德壽僅從臥床震撼墜地未傷。
堅如擬乘輪赴港,為清兵逮捕,遂為革命壯烈犧牲。
惠州之役,終告失敗。
此為國父第二次革命起義。
(黃光學)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1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