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體育●武當劍】 廣黃帝本行紀中載:「軒轅帝採首山之銅鑄劍,以天文古字題銘其上。」
管子地數篇中所載:「昔葛天盧之山發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為劍鎧矛戟。」
從歷史的證明,劍的來由為黃帝所創是無疑的。
劍既為黃帝所創,又因其製造和其他兵器不同,既便利又美觀,後人無論是文人武士以習劍為強身之道,練習擊劍術為自衛。
諸如家語稱:「子路戎服見孔子,拔劍而舞之,曰:古之君子以劍自衛乎。」
孔子亦長劍陸盧,周旋乎壇坫之間,當時擊劍之術,不傳於世。
同時其術不精,亦無定法。
至吳越之時,始有越女劍、猿公劍,及莊子的說劍篇的論擊劍法。
從此練劍的人,莫不講求劍法,而練劍稍有心得,便自守祕,自立門派。
因此,劍法繁多,各行其道。
但綜觀所傳流迄今之各種劍法中,武當劍亦為各家劍中之名劍也。
武當係山名,今以名劍,想此劍之源出似應於武當,然劍為何人所創,已無從查考。
及至清末民國初年,有宋德厚者始傳此劍法。
宋氏為遼寧省北鎮縣人,留在縣西之醫巫閭山修道,歿於民國十四年。
其劍法傳人有河北省李景林、蔣馨山。
此劍法原僅有點劍(即使用法),並無連貫整趟劍套。
其練法要訣與一般劍法同:凝神定氣,意前劍後,意到神到,身如遊龍,劍如飛鳳,尤如書法之行草書,不可停滯,勤習日久,自能身劍合一,劍與神合,如無劍處,處處皆劍。
李景林,字芳宸,河北省棗強縣人,早年投身軍旅,曾任河北省(未改名前為直隸省)督辦。
民國十七年,中央國術館成立,應館長張之江邀請出任副館長。
李氏發揚武當劍法,使學者易於領悟起見,將其編為對劍五套、活步對劍一套。
當時在館受教之學員甚眾,其男女學員有:常東昇、鄭懷賢、朱國福、朱國祿、張英振、何福生、康紹遠、胡雲華、劉桐珍、陳志和等。
據曾經觀其表演者稱,李氏不僅劍術精妙,其功力亦甚驚人,或嘆為神劍。
研究此劍法之書,有黃元秀著武當劍法大要,上海出版。
此間有周繼春氏收藏此書。
(郭秉道)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9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