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軍事●京滬抗日會戰】 民國二十六年(西元一九三七)七七抗戰爆發後,日本於八月十五日下達全國總動員令,遣兩個軍向平津,兩個師團向上海,企圖一舉攻略平津京滬,迫我屈服。
上海方面,日海軍陸戰隊先於八月十三日攻我保安隊,我為保衛淞滬要港,掩護首都南京,立以三個師向日軍根據地閘北、虹口、楊樹浦一帶反擊。
二十三日晨,日松井大將率增援部隊第三、十一、十三,三個師團,及第十六師團一部,分由吳淞、川松登陸,向我吳淞、寶山、羅店、瀏河之線進攻,我第十五集團軍四個師馳援迎戰。
日軍憑優勢陸海空軍,於二十八日攻佔羅店,九月六日進佔寶山。
迄十七日,日軍增加兵力至六個師團,十萬人之眾,我調派第九、十五、十九,三個集團軍,防守北站、楊行、施相公廟、瀏河之線。
我以裝備劣勢,犧牲甚大,至二十六日,撤至蘇州河南岸。
時有第八十八師第五二四團團長謝晉元,團附上官志標,率一個加強營(約八百人,史稱八百壯士)堅守閘北四行倉庫,誓死不退,牽制日軍。
更有女童軍楊惠敏冒死送入國旗,飄揚於倉庫之頂,當地民眾及外僑無不感奮。
日軍急攻不下,揚言轟炸,以威脅租界,我最高當局乃慰令於十月三十一日,向租界轉進,其大無畏之精神,贏得中外敬仰。
敵於十月三十一日渡蘇州河,十一月上旬,繼續增加兵力,以第六、十八、一一四,三個師團,及第一後備兵團困岐支隊,由杭州灣北部之金山嘴、全公亭登陸,迂迴松江,威脅淞滬側背。
我上海守軍乃於十一月九日以一部向南京撤退,十二日主力向浙皖贛邊境轉進。
滬戰三月,抗拒日軍三十萬之眾,傷斃日軍六萬餘人,我空軍在杭州覓橋上空首創大捷,續殲日最精銳之鹿屋與木更津兩航空隊。
我海軍亦擊傷日出雲艦,及阻塞水道,均建奇功,達成消耗日軍,掩護首都之目的。
日軍佔領淞滬後,主力沿京滬線西進,直迫南京,一部經太湖以南,迂迴蕪湖,其艦隊亦沿長江溯江而上。
我首都衛戍司令唐生智率十三個師防守京畿,節節抵抗,浴血苦戰,終以日軍優勢,十二月十二日雨花臺陷落,十三日我撤離南京。
是時,我國民政府已於十一月十七日遷四川重慶,進行長期抗戰;
日軍進入南京後,大肆姦淫擄掠,屠城示威,殺害我軍民十萬以上,妄圖迫我媾和,我最高統帥蔣公於十二月十七日對國際宣告中國抗戰到底之決心(李克治)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6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