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體育●角力】 角力(Wrestling)是繼跑、跳、擲三種人類本能的古老運動項目之一。
古代人類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為了自衛必須徒手與野獸或敵人摶鬥,故經常在住居附近之草坪或廣地,彼此練習研究對摶鬥有效方法的技術。
其實在世界各國民族都有類似角力技術的運動,諸如蘇俄的參撲、羅馬之托倫達、蒙古之身摶、日本之相撲、印度之邊丘斯、伊朗之鼓斯帝、日本之柔道,及我國之摔角皆是。
角力可分為職業與業餘角力。
業餘角力又分為羅馬式(Greco-romanStyle)或稱歐洲式(EuropeanStyle)或古典式(ClassicalStyle)與自由式(FreeStyle或稱Catch-as-cath-canStyle)兩種。
前者禁止用手或腳攻擊或纏住對方腰部以下之部位。
換言之,即只能運用上半身攻擊或防守。
後者即除規定部位外,均可自由攻擊。
業餘角力是由兩個人著角力服,利用各種角力技術,在規定的九公尺直徑圓圈內,摔倒對方,使對方的雙肩同時著地一秒鐘,即可判定勝負的一種運動。
為體能公平競爭起見,其賽員體重分十級。
比賽方式為三回合,每回三分種,每賽一回休息一分鐘,青年組、青少年組時間另訂。
另外職業角力(ProfessionalWrestling),是目前世界盛行的,特別是美國與日本相當受人喜好。
但是職業角力往往事先將輸贏都安排好,為提高演出效果,常故意犯規或違反運動精神行為,諸如抓、打、踢、摔使對方不斷發出痛苦哀叫聲,來引起觀眾的興趣與刺激,故僅把它當為一種戲去欣賞也是相當有趣。
業餘與職業角力在名稱上雖是相同,但其比賽內容、時間、規則大有不同。
職業角力選手的體重必須要求在一百公斤以上,參與比賽人數也有單人組、雙人組及三人組不等,其比賽時間分為三十分鐘、六十分鐘及無限制等。
故職業性角力純屬供為觀眾欣賞的娛樂性節目,談不上崇高的運動精神存在,當然他們大都由業餘角力選手轉移為職業性的,能經得起摔、打、踢與長久的耐力是他們的本錢。
我國業餘角力運動雖有悠久的歷史,但實際推展活動自第二屆亞運,及第二十屆奧運才派有選手參加。
民國六十年改組成立中華民國角力協會,先後由劉先雲、謝又華、梁孝煌及現任吳寶華擔任理事長。
(吳正明)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