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三民主義●革命學】 清光緒二十一年九月二十六日(西元一八九五年十一月十二日)中山先生偕陳少白、鄭士良乘船抵神戶,旋赴橫濱。
時廣州之役失敗,已喧騰於日本,先生等閱報,見「支那革命黨孫文抵日」等字,赫然在目。
乃對少白云:「革命二字,出於易經『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一語,此與吾輩排滿宗旨相符,以革命稱吾黨可也。」
此為革命黨名稱之由來。
中山先生倡導革命初期,贊助者鮮,殊不知革命時義大矣哉!
先生所著「中國革命史」云:「革命之名詞,創於孔子。
中國歷史,湯武以後,革命之事實,已數見不鮮矣!
其在歐洲,則十七八世紀以後,革命風潮,遂磅礡於世界。
不獨民主國惟然,君主國之所以立憲,亦革命之所賜也。」
革命專業不免殺人流血,誠為不得已之手段,惟披閱中外古今之歷史,革命事件屢見不鮮,為何非有革命不可,乃在破除人類之不平等也。
亦人類生存發生阻礙,非用革命手段通行之不可。
先生在「軍人精神育」中云:「今日之革命,與古代之革命不同。
…如湯武革命,為帝王革命,今之革命,則為人民革命。
此種革命,乃本總統三十年前所提倡者。
此革命主義,三民主義:一、民族主義,二、民權主義,三、民生主義。
第一之主義為種族革命,第二之主義為政治革命,第三之主義為社會革命,亦經濟革命。」
「歐洲當二百年前,為種族革命時期,近一百年以來為政治革命時期,現今則為社會革命時期。
此二者,一線相承,故須同時倡導三民主義。」
因而先生遂創三民主義之國民革命也。
案革命(Revolution)涵有人類加速進步之義,蓋自然皆在逐漸進化(Evolution)中,惟其進化緩慢,而人為進化快速。
若用人為的力量以加速自然的進化,以人力巧奪天工,以人力彌補天然之不足,三民主義革命本於此。
邵元沖曾詢中山先生平日所治甚博,畢竟以何者為專攻?
答曰:「余無所謂專也。」
復問:「然則先生所治者,究為何種學問耶?」
先生莞爾答曰:「余所治者乃革命之學問也,凡一切學術有可以助余革命之智識及能力者,余皆用以為研究之原料,而組成余之革命學也。」
此與孫文學說中云「能用古人,而不為古人所惑;
能役古人,而不為古人所奴,則載籍皆似為我調查,而使古人為我書記」之理論,蓋可互相發明也。
(莊政)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1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