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2-12-5 18:33 編輯
【中華百科全書●軍事●地略學】
地略學,亦稱地緣戰略學,乃基於地緣研究國家戰略之謂。
即本於知己知彼之地理研究,對政治、經濟、心理、軍事四大國防因素之建立、運用與發揮之相互關係的科學研究地略學,可對全球情勢提供正確評估,。
對國家戰略提供合理指導,對戰略行動提供有效工具,現為我國戰略策畫程序中全般情勢判斷之基礎。
地略學最初起源於德國賴則爾(Ratzel)和瑞典克哲倫(Kjellen)二氏之「地緣政治」(Geopolitik)理論。
英人麥金德(Makinder)據以發展為「心臟地帶」(Heartland)學說,他認為,誰統治東歐,即控制心臟地帶;
誰統治心臟地帶,即控制世界島;「誰統治世界島,即控制世界。」
後來希特勒與豪斯禾佛(KarlHaushofer)利用這種理論復仇,統治歐洲,演變為第二次世界大戰。
史達林和蘇聯共黨更以擁有心臟地帶而到處侵略擴張,妄想赤化世界,世人乃將一切罪責歸咎於「地緣政治」。
美人葛德石(Cressey)乃揚棄其中侵略擴張的思想,特別強調地理和國家安全間的相互關係,及其與國際互惠的重要性,於是另定「地略學」(Geostrategy)一名。
二次大戰末期,美國斯派克曼(Spykman)否定「心臟地帶」價值,另創「邊緣地區」(Rimland)說,認為環繞在西歐、南亞,延伸而至東方的沿海地區,對人類的過去和未來甚均重要而富潛力,是陸權與海權之間的一個巨大緩衝地帶,對世界命運更具決定性作用,肯楠(Kennan)並發展為「圍堵政策」。
近十餘年來,蘇聯勢力已突破邊緣地區的圍堵陣線,滲入非洲、拉丁美洲和亞太印地區。
克萊恩(RayS.Cline)又倡「海洋同盟」(OceanAlliance)說,他依北極為中心,劃分世界為十一個「政治結構區」,希望爭取世界上一些重要國家,組成一個「海洋同盟」阻止當前「戰略游動」趨勢,重建國際權力平衡。
(張樸)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0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