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73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政治●帝國主義】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4 17:01: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政治●帝國主義

 

西元一八八四年至一九一四年,是帝國主義洶湧澎湃之時期。

 

英國殖民地增加四百五十萬平方哩及六千六百萬之人口,法國擴展至三百五十萬平方哩及二千六百萬之人口,其後德國繼起,遂建造了一百萬平方哩與一千三百萬土著之新帝國。

 

各國惟擴疆拓土為務,愛國主義即為賺錢之道,國旗乃為商業之資產,征服與建造帝國播其惡於眾,多半出於同化,不為整合,全憑強制之同意,而非正義,缺乏統一之原則,是以傾覆而流於暴虐,不足取法。

 

擴張可謂帝國主義最重要之政治觀念。

 

以經濟觀點言之,便是盡力求得貨物使用與消費之增加。

 

當資本主義生產的統治階級遭遇經濟推廣之國家限制,於是資產階級進一步轉向政治方面。

 

因為資本制度莫不以持續的經擠成長為要務,是以外交貴務擴張為政治終極之目的。

 

帝國主義的發展初期,乃可謂競爭帝國的鬥爭,此一形態是與歐洲古代與中世紀在大一統的關係中,建立聯邦國家殊異。

 

在政治結構方面,他們不能像經濟結構作無限制之開展。

 

蓋政治並非以人之生產量為後盾,且真正之同意,又不能作無限制之伸張,故對強迫被征服國家恪遵其法律特別重視。

 

法國是擷取古羅馬帝國治理各國之宏規,以發揮法律與帝國之功效,使國家的政治社會永合帝國政治結構之標準。

 

他們篤信法國之步步擴展,自必宣揚法國文化之好處,故汲汲於結合海外之屬地成為國家之一部分,且亦視附屬地之人民,為其共同文化下之兄弟也。

 

英國則非因襲羅馬建造帝國之矜式,乃為融合希臘殖民地之規範,遂採用委任制,使之成為自治領中之衛國者,即謂間接之統治,奠定大不列顛帝國之最佳良規矣。

 

帝國主義不斷地擴張,而致鑄成經濟之危機,出現資本與貨幣之過剩,以及國境內生產投資不復具有利潤之現象,由是整個資本經濟從生產制度變為財政投機制度,而生產之利潤,亦推至委員會之利潤也,猶太的財政專家可謂帝國商務交易之先驅。

 

故由金錢之輸出可推衍至激發權力之輸出,以達其追求之目的,進而以無限制的累積權力,以增強其貯蓄資本之觀念,乃能達成,此為極其自然也。

 

因此,權力為政治之唯一內容,膨脹則是唯一之目的。

 

反映此一思想的代表人物便是霍布斯(T.Hobbes)。

 

他主張理性即計算之義。

 

人之所以汲汲企求財富、地位、榮譽、知識,無非是增加其權勢之範圍,以求其情慾之滿足。

 

所以他認為一切人類的普遍傾向,都是在永無休止的追求權勢之增加。

 

此種渴求權勢之慾望,乃為資本累積之必備要件。

 

英國人西席爾‧羅茲(CecilRhodes)想要在南非與北非之間,建築一條「光榮的帝國之路」,亦即力求使英國在埃及之土地,與南美洲的土角殖民地銜接起來,且通過整個英屬土地,即為積蓄財富,推動帝國權力之例證也。

 

除此,帝國之擴張,不外乎是倚賴於軍隊與警察權力,作為推動之工具。

 

如美國在一八九八年與西班牙戰爭結束之後,使古巴脫離西班牙之桎梏,但美國卻獲得一個海軍基地,並且有權利於必要時派兵登陸維持秩序。

 

其後狄奧多‧羅斯福(TheodoreRoosevelt)總統又為美國獲得巴拿馬運河區,且公然宣稱美國有權利在任何不法與無秩序的拉丁美洲國家中,論引警察權力(PolicePower)。

 

美國確曾迭次派遣軍隊到古巴、尼加拉瓜、海地及加勒比海地區敉平亂事,維持秩序,類似帝國主義。

 

(詹文雄)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496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10 10:01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