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政治●姑息主義】 姑息主義,又稱之姑息政策(AppesementPolicy)。
一般指對於他國企圖改變現狀的侵略性的外交政策,放棄對抗而採取妥協的政策者,謂之姑息主義。
但是妥協(Compromise)的結果可能產生兩種情況,一是妥協了,但是收到了效果,令對方放棄侵略;
但另一種情況是,妥協了,反而引起對方侵略的動機。
前一種情況為妥協性政策,後者為姑息主義。
姑息主義是一國對於他國企圖打破現狀,發動侵略性的外交政策,事先無法明確的掌握其情勢,而出於妥協,卒招致失敗之謂。
一國之妥協政策往往是促成對方走向打破現狀,發動侵略的原因。
在歷史上姑息主義的例子,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英國首相張伯倫對納粹德國的侵略採取的姑息主義最為有名。
事實上,英國姑息主義種因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對德國一貫的外交政策。
當時英國為了緩和救濟凡爾賽條約中,法國對德國的壓迫,以舒解德國人的不滿,希望維持歐洲的安定與和平。
嗣後,對於納粹法西斯主義者的擴張,英相張伯倫一味的採取低姿勢,想以談判解決問題(例如德黑蘭會議),殊不知德國已整軍待發,決心一戰。
待德國挑起戰爭,英國在措手不及之下,更增長德國侵略的氣燄,一夜之間席捲歐洲,這是姑息造成戰爭、侵略的最佳例子。
對於這段曲折的歷史,美國故總統甘迺迪在其所著「英國為何尚未覺醒?」
(JohnF.Kennedy:WhyEnglandAsleep?)
一書,交代的最清楚。
(王友仁)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4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