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20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體育●民俗體育】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4 06:38: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體育●民俗體育

 

民俗體育,亦即民俗體育活動,又稱為民俗運動。

 

係與我國民族舞蹈,以及國術同為中華文化遺產之一。

 

按中國體育史上,有關民俗體育運動計有下列幾種:蹴鞠、馬球、弄玉、投壺、倒立、弄丸、舞龍、舞獅、跑旱船、高蹻、鞦韆、踢鍵子、陀螺、龍舟競渡、放風箏,跳繩、拔河…等。

 

迨至近代,由於西洋體育輸入我國之後,學校體育課程,以及運動競賽項目,幾乎都是西洋體育運動方式,尤其是近代奧運會之競賽項目。

 

近年由於政府為積極復興中華文化,於是教育部及各地方教育廳局,均致力推展我國固有的國術、民俗體育,以及舞蹈。

 

其中以臺灣省國民體育委員會與臺灣省立體育場,自從民國六十五年開始編印臺灣省民俗體育活動實施要點,及競賽辦法、比賽規則、裁判要點等。

 

先由踢鍵子、跳繩、放風箏等三項著手,成績斐然。

 

而中華民國體操協會亦於六十八年六月舉行中瑞體操表演大會,其內容除了競技體操(亦即器械體操)與瑞典女子韻律體操之外,還邀請我國嘉義民和國小做跳繩表演。

 

由於民和國小的學童之多人多繩的精彩表演,遂獲謝副總統之當場嘉許,並鼓勵體操協會董理事長積極發展跳繩等民俗體育,於是六十八年十二月在臺北市長春國小由中華體操協會與臺北市扶輪社聯合舉行六十八年度全國中正杯跳繩比賽,並採用由中華體操協會新訂之跳繩評分規則,仿照體操比賽自選動作評分方式進行。

 

使我國民俗體育競賽邁入新的境界,並且將於最近成立民俗運動協會。

 

茲將現在較為盛行的民俗體育活動內容及其淵源簡介如下:一、踢鍵子:係由古代蹴鞠演變而來。

 

蹴鞠是古代的軍中體育,相傳為黃帝發明的一種足球運動。

 

蹴鞠之戲,由軍中逐漸普遍到民間,至漢唐尤為盛行。

 

目前足球運動,如踢球、頂球、停球等,均與踢鍵子的動作極為相似,因此證明踢鍵子運動確由蹴鞠演變而來,據日本大阪朝日新聞社的前東亞部長神尾茂氏曾云:「西元四百餘年時,日本派使臣入貢中國晉安帝,隨行人員返國時,將鍵子帶回三島,因日本人不穿鞋子而穿木屐,以致無法推動,復經前田氏加以改製成為日木所流行而用板子拍擊的羽子。」

 

由此足見我國踢鍵子運動至少有一千五百餘年的歷史。

 

宋代高承所撰的事物記原上有:「小兒以鉛錫為錢,裝以雞羽,呼為箭子,三五成群走踢,有裏外簾、拖槍、聳膝、突肚、佛頂珠、剪刀,拐子諸名色,亦蹴鞠之遺意也。」

 

故鍵子又稱為箭子。

 

踢鍵子運動,可說是不受場地、氣候的限制,省錢而又安全方便。

 

踢鍵子除了個人單踢之外,也有隔網如羽毛球對踢。

 

二、舞龍:據考古學家從化石研究,有所謂「恐龍」的存在,但中國古代所畫的龍之形象乃為駱駝頭、鹿角、兔眼、牛耳、蛇頸、蛙肚、虎掌、鯉魚鱗、鸚鵡爪的綜合體。

 

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徵,亦即族徽。

 

我國各地舞龍的風俗,都在元宵佳節,但遇地方廟會或國家喜慶,均會出動,以示慶祝。

 

龍的顏色,有黃色、青綠色。

 

有色彩鮮艷的彩龍,有用金線金片縫製的金龍,還有會噴火的火龍,火龍都在夜晚出迎,並由流星火球開路,在鑼鼓鞭炮聲中盤旋蜿蜒,舞出各種花樣。

 

龍的長度,通常由十節至十八節左右,但也有長達百節以上。

 

每節約五至七尺長度。

 

一般均由年輕力壯的男性來擔任。

 

三、舞獅:獅子乃百獸之王。

 

舞獅與舞龍同為我國民俗體育活動之一,無論國內各地及海外僑居地,逢年過節、地方慶會、國家喜慶,均有舞獅的風俗。

 

舞獅所用獅頭係取雄獅模樣,威武雄壯。

 

舞獅,通常二人一組,即一人握獅頭,一人被獅身,獅尾緊垂於後。

 

也有三人一組,除前述二人外,另有一人頭戴笑佛面具,手執芭蕉扇,以逗弄獅子。

 

三人合舞,不但生動活潑,噱頭百出,增加歡樂的氣氛。

 

四、放風箏:據研究風箏的人說:放在天上沒有聲響的叫紙鳶,有聲響的才叫風箏。

 

紙鳶又名風鳶。

 

乃因風飄浮天空如鳶烏而得名。

 

過去有人在風箏上裝弓弦或風笛,在天空遇強風振盪而發出如古箏一般的鳴聲,故名風箏。

 

但現在大多數所玩的,仍然是紙鳶,不管會不會響,大家都一律稱為風箏。

 

相傳楚漢紛爭時,韓信圍困楚霸王項羽於垓下,曾命人製作許多大型風箏,並在風箏上裝竹哨、弓弦之類,利用夜間放入天空,發出怪響,加以張良囑四圍漢兵高唱楚國歌謠,遂造成四面楚歌,楚軍士氣瓦解,潰不成軍,而漢軍乃獲得決定性的勝利。

 

故我國放風箏的歷史,距今亦將近二千二百年左右。

 

現在風箏類型,約分為平面(如方形、菱形)、立體(如飛機形、動物形),及長型(如分節的龍或蜈蚣)等。

 

五、跳繩:據酉陽雜俎的記載,遠在唐代就有跳繩運動。

 

跳繩舊時稱為跳索。

 

明代劉侗所著帝京景物略中說:「元夕,二童子引索略地,如白光,一童子跳光中,曰『跳百索』。

 

亦有一旁和以鼓聲者。」

 

由此可知古時跳繩,不但有歌可唱,還有鼓聲伴奏。

 

另外在宛署雜記又說:「以丈許長繩,兩兒對牽,飛擺不定,難以凝視,若百索然。

 

其實一索也。

 

群兒乘其動時,輪跳其上,以能過者為勝。

 

否則為繩所律,聽掌繩者以繩擊之以示罰,名曰跳百索。」

 

按現在跳繩運動在各項民俗體育裏面屬最普遍的項目,由一人一繩,雙人一繩,以至多人多繩,可說變化多端,趣味無窮,更不受時空、年齡、性別的限制,且養成全神貫注,協同一致的習性。

 

(蔡宜郎)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179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6 02:49 , Processed in 0.17187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