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海洋●化學同位素海洋分布】 海洋中存在的放射性元素(Radionuclide)主要分為三類。
當地球形成時,就已經具有半衰期(HelfLife)很長的主要放射性元素及其子放射性元素(PrimaryRadionuclidesandTheirDaughterRadionuclides),海洋中海水的總放射性強度有百分之九十主要由鉀四十引起,少於百分之一則由銣八七所發生,鉀四十經過衰變(Decay)作用,產生較穩定的氬四十和鈣四十。
就海洋科學的觀點,鈾、釷和鈧-鈾的衰變序列是很重要,因為這些放射性元素衰變序列中所產生的元素,其有較大的地球化學活性;
所以,在海洋中放射性元素與一般元素的化學動力平衡不一樣,海水中釷和鎃很快沈積於海底沈積物中,故其對鈾的比值較一般的平衡值為低。
宇宙放射性元素(CosmogenicRadionuclide),是大氣中物質連續被宇宙線撞擊而成,其半衰期較短。
大氣中某些氣體吸收宇宙線,其原子核分裂成比其母系(ParentsRadionuclide)還輕的穩定和不穩定的核種(Nuclei),有些放射性元素行中子捕捉反應(NeutronCapture)作用,所有宇宙放射性元素在大氣中慢慢隨雨水降存在海洋。
氚(Tritium)是氫的同位素,由於大氣中分子的原子核分裂和氮原子第二次中子反應而得,其半衰期很短,為十二點七年,可用來研究海洋混合層的作用。
碳十四是由大氣上層氮原子作中子捕捉反應而成,馬上被氧化成含碳十四的二氧化碳,進入海洋二氧化碳系統,碳十四其有較長的半衰期,為五千七百三十年,用來研究深水環流和深海沈積物的沈澱率,其他如矽三二、氬三九、鈹七,其濃度較低,可作校正碳十四的測定和研究海水短時期混合作用。
人工放射性元素(ArtificialRadionuclide),是由於核子武器的爆炸或原子能的應用而產生,核能工廠放出廢水入海岸區,其所含較低活性的放射性元素,和在深海底掩埋封閉性良好的高活性核子廢物。
核子爆炸所產生大約二百種放射性元素,其原子序由鋅三十到鏑六六,除了鍶九十和銫一三七外,半衰期皆很短。
由於這些新放射性元素加入海洋,可用來研究表層海水和深層海水的混合率。
(陳永祺))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0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