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史學●東學黨之亂】 清光緒二十年(西元一八九四)甲午,爆發於朝鮮全羅道之民變,因亂民揭東學道為號召,成為中日甲午戰爭之誘因,史稱為東學黨之亂。
東學道原為一純粹宗教團體,且含有抵制基督教之民族意識,創教者為崔濟愚,自謂其教義,以儒教拘於名節,未臻玄妙,佛教入於寂滅,斷絕倫常,道教悠遊自然,缺乏治平之術,故擷取三教之長,另創新教,名曰東學道者,即別於西學之耶教也。
自創教以來,民間多有信習,韓廷遂以左道惑眾罪,逮崔氏下獄處死。
二世教首崔時亨仍致力傳布,刊行東經大典,設置教內組織,於是信者益眾,尤以全羅、慶尚、忠清諸道為甚,信徒號稱十萬人。
朝鮮人民早苦於苛政暴吏,貧不聊生。
民間才智之士,因韓廷用人向有門閥階級傳統,抑鬱不得伸,乃轉思利用東學道以發展其政治野心,於是此一宗教團體,漸染有政治色彩。
光緒十九年三月,教徒曾推派代表多人,伏闕上疏,為教祖伸冤。
而駐韓西洋各使,則傳言東學道徒眾將盡逐洋人,人心惶恐,經韓外署聲明闢謠,事乃稍息。
未幾,韓京教堂門首忽發現匿名揭帖,又倡排斥西教洋人之說,日僑則故事張皇,以護身為名,白日佩刀橫行,風聲鶴唳,情勢緊張。
光緒二十年三月,全羅道古阜郡有教徒全琫準者,鑒於民困已極,事機成熟,登高一呼,揭起反抗之動亂。
各地道徒固紛紛響應,久呻吟於苛吏虐政下之人民更趨之若騖,日本浪人更有天佑俠為名之組織,參加亂事。
星星之火,遂一發而不能收。
韓廷派兵討伐,屢遭挫敗,因籲請中國派隊援助。
中國派兵之同時,日本竟大舉出兵,列陣於仁川漢城間,製造藉口向中國挑釁,卒釀成甲午中日之戰。
(李毓澍)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