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史學●東周】 自周幽王歿於犬戎之禍,平王東遷洛邑,下迄赧王之亡,其間包括春秋戰國時期,凡五百一十五年(西元前七七○~二五八年),史稱東周,此就時代而言之通稱也。
東都洛邑對西都豐鄗,就地域而言,又稱成周。
然同在東周時代,又有東西周之說。
蓋周公初營洛邑時原建有兩城,皆在河之南、洛之北,一為大城,位於瀍水之西,謂之王城;
一為小城,位於瀍水之東,以居殷之頑民,謂之下都。
自平王東遷,皆居於王城,周敬王時發生王子朝之亂,子朝佔據王城,敬王被迫遷都下都,遂又稱下都為成周,諸侯曾數助周王擴建成周城,下都遂取王城之首都地位而代之。
周考王時特封其弟揭於王城以續周公之祀,號稱「西周桓公」,而王城一稱「河南」。
於是同為東周又分出東西二周,其居「成周」被視為正統者為「東周」,居王城者為「西周」。
此西周桓公兩傳至西周惠公,又別分其少子斑為東周公,於是東周時之西周公又分出東西二周。
在戰國時,一般諸侯恆稱居成周之周天子為「周王」,視為正統;
而稱西周公分出之東西二周為東周君與西周君。
然至周末時赧王曾還都王城,而與西周君同於赧王之五十九年(前二五六)被秦所滅,時在秦昭襄王之五十一年。
後七年,即秦莊襄王元年(前二四九),又滅東周君,東西二周君之地盡入於秦,秦為置三川郡,東周乃真亡。
(陳致平)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