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史學●武備志】 武備志,茅元儀著,論述將帥領導統御之術,布陣列隊之方,軍用器械、城池碉堡之製造與應用,天候、地理、軍心之忖度與應變,舉凡武人必須知悉之各項武事,無不詳細記載。
尤以有關兵器之著述,其圖像之多,搜採之備,超邁宋武經總要。
茅元儀(西元一五九四~一六三九年),字止生,號石民,明歸安人,生於萬曆二十二年,卒於崇禎十六年。
其先數世為官,忠誠國事,且家學淵源,藏書數十間,甲海內。
元儀幼時,不喜科舉,每取先人之藏書,燈下閱讀,心領神會,盡得書中真義。
時年二十九,進為兵部尚書孫承宗幕佐,從巡輔理遼陽、廣寧軍務,立有功績,歷官提督大將軍。
崇禎元年(一六二八),元儀不為帝所喜,以兵士譁變為由,罷官,遣戍漳浦。
後值邊事急迫,請募死士勤王,為庸奸之人所忌,乃悲憤縱酒而卒,享年四十五。
明季,元儀見國遭憂患,流寇內亂,後金犯邊,而將不知兵,士不習戰,武經謀韜不講,軍械兵器不修。
知天下將亂,國事危急,深以國家大事自命,慨然有扶衰赴危之思,乃廣為蒐求兵韜將略、攻守器械、戰陣練制、天地占度之方,以振軍事之衰蔽。
凡將帥必所知者,兵弁必所備者,分類排比,求為集兵家之大成。
積十五年之力,是書乃完卷;
時元儀年僅二十餘,其才華可知。
此書為元儀未出仕前之力作,並以此深獲孫承宗之欣賞。
武備志初刻於天啟元年(一六二一),清道光元年(一八二一)重刊。
清自入關以後,禁毀違礙書籍,而武備志書中兼涉明遼東時事,陳言邊患,亦為被禁之列。
乾隆年間(一七三六~一七六○)編四庫全書,各省採進書中有二部,但四庫全書並未著錄。
似此名著,滿清猶未能接納,可見其禁毀書籍之多。
是書僅見明史藝文志、傳是樓書目,其他書目似少登錄,傳世者甚稀。
本書共二百四十卷,分五門,計兵訣評十八卷,戰略考三十三卷,練陣制四十一卷,軍資乘五十五卷,占度載九十三卷,另目錄一卷。
每門再分數十目,依序論述歷代之事實及論說,尤以當代相關史事特為詳備。
元儀於書中闡揚其卓見,如極力主張屯田,孫承宗乃於寧遠開屯五千頃,養精兵十餘萬。
尤獨倡軍醫,認為無餉則生者死,有醫藥則死者生,為將者不可不知,始可為三軍之司命。
本書圖文並茂,保留我國古代軍器極多,不僅有關製造各方面均有詳述,並加以修正斟補,使更具威力,於當代深具影響。
(賴福順)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