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18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政治●中丞】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3 06:42: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2-12-3 06:55 編輯

中華百科全書●政治●中丞

 

中丞是漢代監察系統中之副長官,乃御史大夫之丞,因居皇帝殿中,故曰中丞。

 

他的權限很大,據漢官儀載:「兼典蘭臺祕書,外督部刺史,內領侍御史,受公卿章奏,糾察百寮。」

 

到了東漢,御史大夫轉為司空,則中丞即為「御史臺率」(臺內長官)。

 

唐代中丞亦屬御史臺之副長官,置三員,正四品下,輔佐御史大夫統率三院御史。

 

(即:臺院,有侍御史六人;殿院,有殿中侍御史九人;察院,有監察御史十五人。)

 

中丞因為御史大夫之副貳,如大夫有故,中丞則代知其事。

 

中丞又有獨立彈劾權,如崔植為中丞,「入閣彈事,頗振綱紀」(舊唐書崔佑甫傳)。

 

武元衡為中丞,「持平無私,綱條悉舉,人甚稱重」(舊唐書武元衡傳)。

 

唐之中丞,本為中央官,但可兼領地方之「京畿採訪處置使」(專監察地方之官員)。

 

宋代監察制度,因不置御史大夫,則以「中丞一人為臺長」(宋史職官志),但不置正員,用給事中及諫議大夫兼權。

 

如張觀「以給事中權御史中丞」(宋史張觀傳),薛奎以「右諫議大夫權御史中丞」(宋史薛奎傳),皆是顯例。

 

中丞有很大的獨立彈劾權,如「御史中丞王陶,彈宰相韓琦為跋扈,罷為翰林學士」(宋史韓維傳)。

 

元代御史臺置中丞二人,正二品,為御史臺次官,也有獨立之彈劾權,如「董文用為中丞,奏丞相桑哥姦狀」(蒙兀兒史記董文用傳),即是其例。

 

明太祖洪武元年(西元一三六八年),仿元制設御史臺,除設左、右御史大夫外,亦設中丞,後以胡惟庸之獄,罷御史臺,但仍留中丞。

 

洪武十四年,更置都察院,中丞之官始廢,清亦如之。

 

(楊樹藩)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12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10 09:51 , Processed in 0.32812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