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3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宗教●受戒】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3 06:40: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宗教●受戒

 

受戒,又稱納戒、稟戒。

 

領受佛所制定之戒法,即指遵守「不違教團規定(戒、罰則)之行為」,華嚴經:「戒為無上菩提本」。

 

故佛教之根本精神即在於戒律之尊嚴,梵網經:「一切有心者,皆應攝佛戒;

 

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

 

位同大覺已,真是諸佛子。」

 

即無論出家、在家,奉持佛陀教法者,必須誓願遵守規律,且應依循一家之儀式。

 

同時,由授予之一方言,謂之授戒。

 

佛教教團有七眾之別,即優婆塞、優婆夷、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比丘、比丘尼。

 

其中,優婆塞、優婆夷(在家之信士、信女)可受之戒(在家戒)有三歸、五戒、八關齋戒、菩薩戒。

 

三歸依即歸依佛、法、僧三寶。

 

五戒為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若勤修持五戒十善,並發出離心,即能因而證得初果乃至三果。

 

八關齋戒即出家沙彌、沙彌尼所受十戒之前九戒,由此關口通向出家之道,關閉死生之門,故稱八關,另加過午不食,謂之齋,總合即八關齋戒。

 

受持八關齋戒者,雖僅一日一夜,如能受持清淨,即得無量果報,一切諸罪,悉皆消滅。

 

出家戒有沙彌戒、沙彌尼戒、式叉摩那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薩戒。

 

沙彌、沙彌尼各有十戒,其初出家須有二師,即剃度師與教授阿闍梨。

 

出家戒之目的,在求得解脫生死涅槃之道,故沙彌戒為解脫道之基礎。

 

式叉摩那(譯為學法女、正學女),乃介於沙彌尼、比丘尼之間,即於受比丘尼戒前,須受白二羯磨、十戒及六法。

 

其階段限期為兩年,兩年期滿,不犯戒法,始能求受比丘尼戒。

 

至於比丘、比丘尼等具足戒,為受戒中儀式最具規模者,儀式中傳授戒法之師稱為戒和尚;

 

講授戒法者為教授師(教授阿闍梨);

 

教導戒場有關作法者為羯磨師(羯磨阿闍梨),三者合稱為三師。

 

此外,與會者至少尚須七位證明師,總稱三師七證。

 

然若地處偏遠邊國,因地制宜,有時亦允三師二證之法。

 

在大乘佛教,有僅於一師之前受戒者,亦有自誓受戒者。

 

佛教有古訓謂:「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將相所能為。」

 

故出家乃為出離生死之苦,自求解脫、助人解脫。

 

此外,有關菩薩戒,據梵網經載,菩薩戒為諸佛之本源,菩薩之根本,乃大眾諸佛子之根本。

 

其包含大乘戒、佛性戒、梵網戒(總稱三聚淨戒)。

 

因菩薩戒涵蓋深廣而又超勝一切,故除上述七眾外,乃至畜生(神鬼)變化人等,皆有資格受菩薩戒。

 

持菩薩戒之戒條雖少,然每一戒均為「無盡戒」,故受持菩薩戒之功德,殆難以比喻。

 

(星雲)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04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0 13:56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