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露;曝露量】 Exposure
【辭書名稱】環境科學大辭典
廣義言,指接受輻射照射(體外)或攝入放射核種(體內)。
傳統游離輻射曝露量的單位為侖琴(roentgen,R),為標準狀況下,在1立方公分乾燥空氣內產生帶1靜電單位電荷(單一性電荷,正或負)的離子所需的x或加馬射線(<3MeV)量(X=dQ/dm,1R=1sC/cm3=2.58E-4C/kg),為紀念在1895年發現X射線的德國科學家侖琴(WihelmKonradRoentgen)。
SI單位則為X單位(1X=1C/kg空氣=3881R=34Gy)。
輻射曝露可直接簡易量測空氣被游離產生的電量(至今仍是世界標準量法),而傳統的1R=87.7erg/g空氣,相當於95erg/g生物組織(0.95rad),近乎人體吸收劑量1雷得,有其相當的實用價值。
依曝露時間長短,可分成慢性(chronic)與急性(acute)曝露。
依輻射源在體內或體外,可分為體內曝露(internal)及體外曝露(external),曝露率指dX/dt,dX為dt時間內之曝露量。
一些其他的用法有:職業性曝露(occupational,受僱正常工作狀況下的曝露)、異常曝露(abnormal,非正常工作狀況下的曝露)、環境曝露(environmental,非職業而受到的曝露)、醫療曝露(medical,如核子醫學及X光的治療、診斷等)、意外曝露(accidental,由於不可預料的狀況,而導致超過最高許可限度的曝露)、全身曝露(wholebody,全身皆受到體外照射,或攝入核種相當均勻地分布於全身)等。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