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 Fusion
【辭書名稱】環境科學大辭典
在極高溫(達1兆度)下,輕原子核融合成新原子核的過程,遠較一般核分裂反應溫度為高,故也稱熱核反應(thermalnuclearreaction)。
核融合是浩瀚星子賴以能源的融聚氫核過程,和核分裂不同的是,核融合並不會產生長半化期的放射性廢料,氘-氚反應產生的中子,雖會對反應器材質誘發些短半化期輻射,合適材料的選擇則可減少活化輻射,除役後也可當低強度廢料作淺地掩埋。
從環境眼光來看,核融合實在誘人,且提供長期能源的保障,因為地球上水能提供的氘,幾可說是無限的。
國際核融合的能源應用研究,早在1950年代就開始了,以磁場封住電漿的發展,主要是靠俄國科學家設計的Tokamak,在1969年,俄國T-3設計達到了電漿溫度10,000,000°K。
而美最大的Tokamak(TFTR,TokamakFusionTestReactor),於1970年代中期由能源部批准,在普林斯敦電漿物理實驗室蓋的。
造好以來,核融合的功率已提升了上億倍。
Toka-mak的設計是,在強磁場封住的高熱電漿中將帶正電的氘與氚達成融合反應,產生氮核則陷在電漿中,而由高能中子帶出熱能。
TFTR在Tokamak邊有高功率的中性粒子束注入器,可用來補充並加熱電漿至4億度K,產生的離子密度可高達每立方公分60兆,當高能的中性氚及氘注入電漿室,便會游離並加熱週遭電漿,而這高溫電漿則被一強甜圈狀磁場束住,並不直接觸及室壁,以外在電源約可維持住兩秒左右。
(磁場高達5萬高斯,為地球磁場10萬倍)。
要核融合達到實用能源前,科技上還有幾項挑戰待突破,包括了示範點著電漿,並控制住狂暴的融合燃燒;
發展出耐用、低活化材料的反應器,至少在強熱及粒子通量下用上好幾年;
並要能在巨大的電漿壓力下連續運轉Tokamak。
科學上可行性已在各地的Tokamak中獲得了證實,剩下的就是看下一代的設施,如何示範核融合在實用能源上,可以達到的工程及經濟可行性了。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