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劑量】 Dose
【辭書名稱】環境科學大辭典
在不同場合下的定義有:I、為輻射劑量(absorbeddose),或稱輻射吸收劑量(radiationabsorbeddose)的簡稱。
當游離輻射通過物質時,會有部份能量轉注於物質上(被物質吸收),而輻射傷害依所吸收輻射能量而定,約與組織所吸收的能量密度成正比,故輻射劑量的基本單位以每單位物質量所吸收的能量表之,SI單位戈雷(gray,1Gy=1J/kg=100rad),傳統單位為雷得(lrad=100erg/g),雷得取自輻射吸收劑量(radiationabsorbeddose)的頭字語。
輻射劑量為物質內某點之單位質量因游離輻射而受之相關能量,原有吸收劑量與照射劑量之別,但在1962年,國際輻射單位與度量委員會建議劑量一詞僅能用於吸收劑量。
Ⅱ、但考慮生物輻射劑量時,同一單位的劑量,對不同輻射及能量下產生的相對生物輻射效應會有差別,故單純的物理劑量(D)可依輻射類型及能量,加權(radiationweightingfactor,wR)修正成等值劑量(equivalentdose)(ICRP60,NCRP116),SI單位為西弗(sievert,1Sv=1J/kg):HT,R=wRDT,R,其中下標表R種輻射、T表組織或器官。
HT=ΣwRDT,R(考量所有相關輻射類型及能量)輻射類型及能量WR----------------------------------------------------------------X、γ、電子、正子、渺子1中子20MeV510~100keV,2~20MeV10100keV~2MeV20>2MeV之非回跳質子2α、分裂破片、重原子核20等值劑量所取代的舊有等效劑量(doseequivalent),為射質因數及吸收劑量的乘積。
以輻射防護實用觀點言,等值劑量考量的是整個組織或器官的平均吸收劑量(DT,R),而等效劑量以點為主,因為根據線性理論,某器官或組織的劑量分布變化並不大影響癌症的誘發結果。
傳統單位為侖目(rem,1Sv=100rem),為roentgenequivalentman(mammal)的頭字語,指與普通X射線單位吸收劑量產生相同生物效應的任何游離輻射之劑量單位,即任何游離輻射產生一侖琴高電壓X射線所引起的相同生物效應所需的劑量,等效劑量為吸收劑量、射質因數(LET的函數)、分布因數及其他任何必要的修正因數等的乘積。
更早時生物劑量還有用rep(roentgenequivalentphysical頭字語),特別用於β輻射量測(lrep=1.615E12ip/g或93erg/g)。
Ⅲ、為考慮全身各部分劑量造成的總效應(癌症死亡機率、嚴重遺傳效應、非致命癌症及生命損失等總傷害),生物劑量更進而修正為有效劑量(effectivedose),單位同等值劑量(Sv):E=ΣwTHT=ΣwTwRDT,R=ΣwRwTDT,R其中器官權重係數wT為骨表、皮膚0.01;
紅骨髓、結腸、肺、胃0.12;
生殖腺0.20;
膀恍、乳房、肝、食道、甲狀腺、及其他器官組織皆0.05。
同時WT為對各年齡、性別作合理的平均考量,故在對群眾的輻射風險評估極為有用,但不適合應用於某特定個人的可能健康效應估算(ICRP60,NCRP116)。
1977年ICRP26將過去建議人體各器官之容許負荷,修改為賦予多器官一個權重係數,各器官之等效劑量加權相加即得有效全身等效劑量(effectivewholebodydoseequivalent),後再演化成目前的有效劑量。
體內劑量又比體外劑量更複雜,進入體內的放射性,只要留在體內便會繼續加予體內組織器官劑量(參見有效半化期),對某一事件(輻射意外或輻射工作)所受到的曝露時間,並不等於產生全部劑量的時間,故需加考量核種在體內作用時間內的變化,定義為攝入放射性物質後某段時間內,對身體所造成的總等效劑量,積分的時間職業人員以50年、社會大眾為70年計,此為約定劑量(committeddose):而在實際應用上(如制定法規管制限值等),總劑量等於體外有效劑量加上來自體內的約定有效劑量。
若積分時間無限久,為劑量負擔(dosecommitment),是某決策、應用、或特定事件所造成的劑量,用於評估關鍵群或全球人口劑量影響。
輻射源在身體內或體外的劑量分別稱為體內(internal)劑量及體外(external)劑量。
另依部位命名的有甲狀腺劑量(thyroiddose,累積的放射性碘)、全身(whole-body)劑量、脫毛劑量(epilation,在潛伏期間內會脫毛X或γ射線的劑量等)。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