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三民主義●上李鴻章書】 國父在民國前十八年曾上李鴻章書。
裏頭說的救國四大綱領,亦即「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四句話。
通常講這四句話。
都少了一個「能」字,祇說「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其實原文都還有一個「能」字的。
這個「能」字非常的重要,而且是深具意義。
因為「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是建國的四項目標,而救國的綱領則在使「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
這就是說:我們不但要知道建國的目標,更要重視實行的方法。
「上李鴻章書」是本黨一個很重要的文獻,有關這一遺教的發現和經過,與國父上書李鴻章的情形及其動機、目的等,過去都曾有多人為文加以研究。
雖然國父所提出的救國綱領是在八十多年前,今天的國家情勢已和當時大不相同,但是我們不能據此便認為它是過時文章而否定它的價值。
國父這救國四大綱頒所蘊蓄的思想,至今仍然非常正確,仍是當前我們努力的目標。
例如我們目前十項建設,如南北高速公路、鐵路電器化、北迴鐵路、臺中港、桃園國際機場、大造船廠等六項建設都與交通有關,可說都在使「貨能暢其流」。
又如大鋼廠、核能發電廠、石油化學工業等,都與工業建設有關,亦即在使「物能盡其用」。
自然十項建設也都在使我們復興基地的「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可見國父這四大綱領的原理,到今天還是非常正確而重要的。
我們都知道,國家的建設,經緯萬端,什麼事應該先做,什麼事應該後辦,其本末先後,都應有一定的程序。
當時李鴻章籌辦洋務,認為中國的積弱,是由於武力不足,只要充實武備,船堅砲利,便可以兵強國富。
國父深知國家富強之本,不盡在船堅砲利,壘固兵強。
因此特別提醒李鴻章,要挽救國家,必須要從「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這四大政事著手。
國父所講的這四大救國綱領,很明顯的是針對我國傳統的「土、農、工、商」四民,指出其努力的目標和途徑;
「人能盡其才」,就是說知識分子的「士」,要使每一個人都能發揮他們的才能,為國家和社會服務。
「地能盡其利」,就是說從事農業的「農」,要發展農業,使土地能發揮其最大效益。
「物能盡其用」,就是說從事工業的「工」,要發展工業,使國家資源的物,能發揮其最大效用。
「貨能暢其流」,就是說從事貿易的「商」,要發展交通和貿易,使商品的「貨」,能充分流通,市場得到充分供應。
而且「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四者是互相關聯的,固然是「士農工商」四民,應該分頭努力,而發展教育、農業、工業、交通和貿易,來實現「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則為全民共同努力的目標。
同時,發展教育、農業、工業、交通及貿易,目的都在解決民生問題,也就是要使人民的生活,亦即社會的生存、國民的生計、群眾的生命得到根本的解決。
「上李鴻章書」可以說是國父民生思想的初期表現。
在上書中,國父一再提及「生民之命脈」、「生民根本之務」、「為生民請命」及「固國本而裕民生」等語,這都可看出國父認民生為國家的命脈,其後的民生哲學思想,於此已見其端倪。
(崔載陽)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