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英文●司各脫】 司各脫(SirWalterScott,西元一七一七~一八三二年),為英國小說史上開創風氣的重要人物。
十九世紀英國社會繁榮,平民教育普及,原先專供中上層社會欣賞的文學作品,此時增加了大量民間的讀者。
司各脫在世紀初所寫的通俗歷史小說,培養了民眾的興趣,也為小說在維多利亞時期所享有的崇高地位立下了根基。
司各脫生於愛丁堡,父為律師,其祖先則為蘇格蘭邊疆勇士。
司各脫自小習知民間歌謠及傳說,及長雖入大學習法律,其志趣仍在於文學。
一八○五後,發表最後吟詩者的歌(TheLayoftheLastMinstrel)、馬明(Marmion)、湖上夫人(TheLadyoftheLake)等詩。
這些詩篇節奏明快,敘事動人,唯司各脫以客觀態度敘事寫景,有異於當時浪漫詩人的主觀作風。
一八一四年,拜侖既出,司各脫本身在寫詩方面成就有限,自覺難以爭勝,遂將小說舊稿韋福蕾(Waverley)續寫完篇,出版後立即成為暢銷書。
此書的書名韋福蕾,也就成為隨後發表若干部小說的總名,其中包括:米特魯信之心(TheHeartofMidlothian)、撒克遜劫後英雄略(Ivanhoe),以及十字軍英雄記(TheTalisman)。
司各脫在小說技巧方面有兩種貢獻,其一為寫人寫事,描述生動翔實。
小說中注重描寫,蓋以司氏為始。
此外,司各脫復打破小說人物必須出身高貴之往例,而刻意描畫生動的當地百姓。
此種作風,至狄肯斯(CharlesDickens)而愈益發揚光大。
(吳大誠)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