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4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太陽輻射】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9 23:42: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太陽輻射

 

SolarRadiation

 

【辭書名稱】環境科學大辭典

 

地球最主要的能量來源是太陽。

 

太陽係以電磁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的太空中輻射能量。

 

太陽能的來源是由於其核心(溫度為16x106K)的熱核子反應,然後經過輻射和氫的對流傳送到太陽表面。

 

太陽的可見光(或可見太陽輻射)(visiblelight)係來自太陽的光球(photosphere),這是太陽「冷」的外層表面,其溫度約6000°K。

 

假設太陽溫度為6000°K,則根據物理定律,可計算單位面積上太陽的放射能量為73.5x106Wm-2,因此全太陽表面輻射的總能量為4.46x1026W。

 

根據最近人造衛星的測量,地球在大氣層頂,垂直太陽輻射的方向,且在太陽和地球平均距離的情況下,地球大氣層頂上單位面積收到的太陽輻射為1370Wm-2(或1.96cal/cm2/min),這個值稱為太陽常數(solarconstant)。

 

全地球收到的總太陽輻射量為1.75x1017W,這祇是太陽總輻射量的二十二億分之一。

 

就環境科學而言,太陽輻射光譜以0.1微米(μm,即10-6m)到100微米之間的波段最重要。

 

人類肉眼可見的波段為可見光,其波長在0.39微米至0.78微米之間。

 

0.39微米至0.46微米之間屬紫光;

 

0.62微米至0.78微米之間屬紅光。

 

凡波長小於0.39微米的電磁波稱為紫外輻射(ultravioletradiation);

 

波長大於0.78微米的稱為紅外輻射(infraredradiation)。

 

太陽輻射最強的波段是在0.475微米,地球輻射最強的波段在11.4微米。

 

因為太陽輻射的主要範圍在0.15微米至4.0微米之間;

 

地球輻射的主要範圍在3.0微米至100微米之間,兩者之間幾乎不相重疊。

 

就波長而言,太陽輻射比地球輻射短得多,所以稱太陽輻射為短波輻射(short-waveradiation),地球輻射為長波輻射(long-waveradiation)。

 

地球表面吸收太陽輻射能的多寡,受到下列因子影響:(1)緯度的高低,(2)大氣層的吸收作用,(3)雲量多寡,(4)水陸性質的差異,和(5)地勢的高低及地形的坡面等。

 

就全球平均狀況而言,到達地球表面的太陽輻射量僅約為大氣層頂的太陽輻射量的一半。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23 07:00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