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方格 於 2012-11-29 23:50 編輯
【學習道德經第七十三章心得】
預習時我的理解是:
七十三章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
不畏懼到不怕的就致傷或死亡,不畏懼給非不怕的就生存。
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這兩者,有所益處有所無益,時間此位置不好,誰洞悉與了解那個原因?
是以聖人猶難之。
事情用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尚且不容易的。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
時間的方法,未相抗衡並且專長於占優勢,未說並且專長於配合,未呼之使來並且主動的來,寬大狀態並且專長於的籌劃。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時間嚴密的兜捕力量大,暢通並且未違背與不合。
2012年11月27日19點,老師講述道德經第七十三章。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
不畏懼給不怕的就致傷或死亡,不畏懼給非不怕的就生存。
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這兩者,有所益處有所無益,時間的位置壞與不好,誰洞悉了解他的原因呢?
是以聖人猶難之。
事情用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尚且不容易此。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
時間的方法,非相抗衡與互不相讓卻專長於占優勢,非話語卻專長於承諾,非呼之使來卻主動的來,寬大狀態卻專長於策略。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時間嚴密的兜捕力量大,使暢通卻未違背與不合。
本章開頭說了兩種不懂學術的人不同的做法,一種人是不懂得來炁對居家的作用,只會在受傷後才會請顧問鑑定,另一種人是知道來炁對居家的作用,所以會請顧問先來鑑定或自己去學習想要達到趨吉避凶的效果。
這兩種人他們採取的做法不確定是有益或是沒有益處,因為請顧問鑑定,不確定所請顧問是否真懂這套學術,自己去學習也不確定是否能找到真明師而跟隨學習。
我們生活在這個空間,發生的不順與順的事情,大部分人都會覺得順心的事情,好的事情都會認為是自己的努力獲得,只有在出現不順的事情,不好的事情發生才會想去找尋答案,為什麼會發生這些呢?
「聖人」對此也尚且不容易,即便是掌握了這套學術,在施用上還要考慮清楚,拿捏適當才能把事情做到恰到好處呢!
掌握這套學術的「聖人」自己可以先知先覺,避開不好的事情,而如果一味這樣的做法,就像溫室裡的花朵經受不起考驗,經歷豐富才能百戰百勝,就像我們知道感冒是一件難受的事情,但是如果一年您都不感冒一次,那麼就無法獲得抗體一樣,只有獲得抗體,我們的身體才能更健康。
所以常言「失敗是成功之母」,如果經歷了多次的失敗而獲得成功,您就知道要獲得成功需要解決哪些問題,對事情更加深入了解,所以不要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情就一蹶不振,從而放棄,只要生命還在就有機會嘗試,就有機會成功。
時間的程序法則,只是按其運行的軌道去執行,所以才有「天地不仁」的說法,沒有情感可言;
在什麼時間居家的什麼方位的來炁會導致發生什麼事情,就像不用承諾的諾言一樣,只要時間一到,來炁影響著您該發生的事情就會發生;
時間只是一味向前走,該到的時間就會發生該發生的事情,並不需要您想要請人來做客一樣;
時間普羅天地萬物一切有生命的物種,而物種利用時間去做什麼事情而得到什麼後果也就是我們稱呼的因果關係了。
正因為時間的程序法則按其程序運行,沒有可以與之對抗的,所以一切的萬事萬物也就按著程序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