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9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檔案學史】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9 03:23: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檔案學史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檔案學史是檔案學基礎理論的組成部分,以歷史演變角度研究人類對檔案、檔案工作,檔案事業與檔案學諸多理論認識發展過程規律的學科。

 

(一)歐美檔案學史檔案學起源於歐洲。

 

16世紀中期起,德、法、義大利等國檔案館的專職人員中,開始擁有一批從理論上探索檔案工作原理與方法的專家,著書立說,發表有關論文及專著。

 

1504年受命掌管王室檔案,並創建了斯圖加特市符騰堡檔案館的拉明根之子,德國人亞克.伯.馮.拉明根秉承父業,於1571年在海德爾堡出版了最早的兩部檔案學專著:〔綜合報告:怎樣才算一個完美的登記室〕、〔登記室及其機構和管理〕。

 

1632年義大利的波尼法西奧出版了〔論檔案〕,1669年、1692年,在德國又出版有〔檔案館技術入門〕、〔辦公廳關於檔案館的權利〕等書。

 

而檔案學作為一個學科概念,最早形成於19世紀歐洲檔案館事業大改革的時代。

 

1804年,德國檔案學家約瑟夫.奧格著有一書名為〔一種檔案學思想〕,1806年首次創辦了〔檔案館學和登記室學〕雜誌。

 

特別是1885年法國史學家郎格魯在巴黎出版的〔國際檔案館、圖書館和博物館〕雜誌創刊號上,發表〔關於檔案館的科學〕一文,首次提出檔案學應是一門獨立科學的見解。

 

19世紀末至1930年代出版的檔案學代表作有:〔檔案的整理與編目手冊〕(荷蘭)、〔檔案管理手冊〕(英國)、〔關於檔案整理與編目和關於書面歷史文獻出版的實際建議〕(法國)、〔檔案學〕(義大利)、〔檔案工作的理論與技術〕(蘇聯)等,其中有的在1960年代仍有再版。

 

代表1940年代以來歐美檔案學進展的名著有〔檔案學:歐洲檔案工作的理論與歷史〕(德國,1953)、〔檔案學手冊:法國公共檔案的理論與實踐〕(1970)、〔現代檔案:理論與實踐〕(義大利,1984)、〔現代檔案:原則與技術〕(美國謝倫伯格 著)、〔蘇聯檔案工作理論與實踐〕(1980)。

 

非政府間的專業組織--國際檔案理事會,也組織了檔案學理論研究工作。

 

(二)中國檔案學史中國檔案學產生於1930年代。

 

國民政府的「行政效率運動」直接引發了國人對檔案學的引進與研究。

 

最初一批檔案學研究文章發表在〔行政效率〕雜誌上。

 

1935年,滕固在〔檔案整理處的任務及其初步工作〕一文中首次提出檔案學。

 

同件,周連寬總結武昌縣文書檔案改革經驗出版了〔縣政府檔案處理法〕,繼之又有程長源的〔縣政府檔案管理法〕(1936)、何魯成的〔檔案的管理與整理〕(1938)。

 

由於對明清檔案資源的開發,一批歷史學者也介入檔案學研究,如陳垣、徐中舒、沈兼士、傅振倫等。

 

1950至1960年代,檔案學研究受到重視,作為專門學科列入國家科學發展規劃,改變了作為歷史學輔助學科的地位。

 

出版了〔歷史檔案整理與方法〕、〔檔案管理學〕、〔檔案保管技術〕、〔中國檔案史〕等專著與教科書,創辦了〔檔案學研究〕雜誌。

 

進入1980年代,新出版與重印了更多的檔案學專著,成立了中國檔案學會(1981-)全國性檔案學刊物又增加有〔檔案工作〕、〔歷史檔案〕、〔民國檔案〕。

 

各省市也多辦有專業刊物,如〔上海檔案〕、〔浙江檔案〕等,成為繁榮中國檔案學研究的園圃。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10 22:40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