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發熱】
醫方論治大緊茲分四大證:
一曰表熱,一曰裡熱,一曰虛熱,一曰實熱。證治俱詳《幼幼集成》。
小兒表熱者。
發熱時喜人懷抱,畏縮惡風寒,不欲露出頭面,面帶慘色,口不渴,清便自調,吮乳口不熱,或鼻塞流涕,或噴嚏。
初起一汗可解用加味香蘇飲,見「誤搐」。
元氣怯弱者,加人參、白朮。
或用蔥豉湯,熱服取汗亦可。
重者用人參敗毒散,方俱見上「誤搐」。
風寒發熱兼吐瀉者,系脾胃虛怯,不用發散,用五苓飲煎送理中丸,見「非搐」。
裡熱者。
發熱時喜露頭面,仰身臥,揚手擲足揭去衣被,渴欲飲水。
吮乳不休者,口渴也。吮乳口熱,小便赤,大便閉,宜解利之:
用導赤散,見「初生啼器」,加黑梔仁、當歸、川芎、防風各七分。
大便秘者,加莊黃七分。並用罨臍法,或蜜煎導法以通之。
若每日巳午時發熱,過夜則退去,此心經血熱也。
輕則用導赤散,方見「初生」。
重則用四順清涼散,方見下頁,不必加藥。
虛熱者。
多從大瀉之後,或溫熱,或潮熱,(如潮汐有期,)或渴,或不渴,神氣困倦,四肢少力,大小便如常,宜補之:
四君子湯,方見上「非搐」,加炮薑五分、紅棗肉三枚,以灶心土三兩,化水澄清煎服。
有潮熱者,再加酒芍二兩,柴胡、淡竹葉各六分。
夜間作熱,旦則退去,是血虛也,六味地黃湯,見下「龜胸」,加炙龜版、當歸、白芍。
又,傷寒無汗,發汗熱不退,下之熱仍不退,乃表裡俱虛,宜四君子湯,見「非搐」,加山藥,炒;扁豆,浸去殼,炒,各二錢。
實熱者。
面赤腮燥,鼻孔干,喜就冷,或合面臥,或仰面臥,露出手足,揭去衣被,大渴不休,大小便閉。
宜微下之:用《集成》沆瀣丹,方見後「痢疾」。
或用四順清涼散:杭白芍二錢、當歸、莊黃各一錢,炙甘草五分,加連翹、黃芩、川芎各八分,枳殼、荷葉各四分,檳榔五分,燈草十莖,水煎服。
如大便仍秘,再用罨臍、蜜導等法通之。
其傷於熱、暑濕、疳積等症發熱者,散見各門,並詳《幼幼集成》,可參考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