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理論】 TheoryofEnvironment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環境理論」是指兒童在特殊環境中受到環境的影響,而無法學得某些東西,例如語言困難是因為缺少語言的刺激的緣故。
關於此方面重要的理論有:1.美國行為心理學家施金納(BurrhusFredericSkinner,1904~1990)認為,一個由野獸養大的孩子,沒有語言,並不是因為他的隔離已干擾了某種生長過程,而是因為他不曾置身於一個語言社會。
2.英國社會學家柏恩斯坦(BasilBernstein)認為,語言發展是母子間語言互動發展的反映;
如果成人語言發展遲滯,可能是他早年環境中語言與溝通未受重視的緣故。
3.德國教育家漢茲(HubertHenz)認為,兒童沒有語言的環境和語言的接觸,所顯示出來的是一種野蠻的狀態,帶有接近動物的舉止,是一種不完滿,因為語言就跟走路、穿衣、道德一樣,需要學習。
從教育人類學的觀點看,兒童在語言環境中的語言接觸,非常重要,人類如沒有語言,其舉止與動物無異。
教育學中的環境理論認為,環境對於人的教育發生很大的影響,主張個體受環境的影響,決定其行為與人格發展的因素。
持環境論者,如我國的荀子、英國的洛克(JohnLocke,1632~1704)、美國的華生(JohnB.Watson,1878~1958)等,他們都認為環境對人的本性或行為有絕對的影響。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