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汙染】 EnvironmentalPollution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環境(environment)係周圍之義,凡一切能量、物質或情況等對生物有影響的因子皆為環境。
環境亦為一動態平衡的連鎖系統,物質與能量循環生生不息,生命也因該合宜的環境而綿延不絕。
然而在此封閉系統中,如有過多的活動因素破壞原平衡的循環,則支撐此系統之環境必將惡化,此之謂環境汙染。
聯合國將「環境汙染」定義為:由於人為因素,致使構成環境的成分與狀態發生變化,其結果將原來環境之使用價值降低。
環境汙染如依來源區分,可分為天然汙染與人為汙染,而後者是今日環境汙染之主要來源;
如依環境因子區分,有空氣、水、土壤、噪音等汙染;
如依業別區分,有農、林漁牧、工業、商業、遊樂區、醫院、交通、家庭等汙染;
如依其影響範圍來區分,可分為全球性、洲際(大陸)性、河川及沿海海域性、區域性及近鄰性等五層次。
由於人口的急速成長、高度的都市化及自然資源被過度取用,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已日益惡化,目前眾所關切的全球環境問題有:1.臭氧層的破壞:由於氟氯碳化合物(CFCs)的大量使用,南極上方的臭氧層已減少百分之五至九,據預測至西元二○○○年,將減少百分之十六,屆時紫外線輻射大增,將導致多人死於皮膚癌。
2.溫室效應:石化燃料的使用及森林濫伐,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估計至西元二○五○年大氣中二氧化碳將增加一倍,溫度上升攝氏二度,南極冰山融化將使海平面上升七十至九十公分。
3.酸雨:工廠及交通工具排放之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與大氣反應形成酸雨,破壞自然生態。
4.有害廢棄物:先進國家向第三世界貧窮國家傾棄或輸入有害廢棄物,更導致危險性的汙染危機。
5.海洋汙染:為減輕國內內陸汙染問題,各國大量排放及投棄汙物於海洋,嚴重威脅海洋生態平衡。
其餘如稀有動物的絕種、熱帶雨林的濫伐、土壤沙漠化等。
為挽救日益惡化的全球環境,世界各國已先後訂有〔華盛頓公約〕與〔蒙特婁公約〕,以保護野生動物及減緩臭氧層之破壞。
許多環境汙染問題在本質上只能減低其影響,而無法根除,技術並非解決環境問題的法寶,還需靠價值觀念和行為改變;
人類社會亦應透過法律、社會共識及環境教育,改變國民行為,以保護健康、和諧的地球村。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