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性知覺】 SelectivePerception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選擇性知覺係指收訊者在訊息接受過程中,依據自己的需要、動機、價值、目標、經驗、背景和其他個人特質等來作選擇性的看和聽。
同時在解碼時,也會加進個人的興趣和期望來詮釋訊息。
例如,某一面試的主考官如果認為女性都以家庭為重,則不論女性應徵者是否重視家庭,其在面試中的講話,很可能都會染上這層色彩。
由於人的知覺能力相當有限,不可能同時對所有看到和所有聽到的訊息,都加以注意。
故一個人的知覺常是一種選擇的過程,亦即經由知覺的歷程,有的訊息被認知被接受,而有的卻被忽視被捨棄。
影響這種接受與捨棄歷程的因素,主要有:(1)與個人的直接經驗有關的訊息,最能夠被認知;
(2)與個人的價值和目標有關的訊息,易被注意和反應;
(3)合於個人基本態度的訊息,容易被認知被接受;
(4)過去不愉快的經驗,易被捨棄;
(5)引起情緒或與其動機相衝突的訊息容易被忽視,甚至被捨棄;
(6)個人不願看不願聽的訊息,易被捨棄。
迪爾波恩(D.C.Dearborn)和西莫(H.A.Simon)曾在一次實驗中,要求六位來自企業界銷售部門的總裁和十七位來自非銷售部門的總裁,在閱讀完畢一篇描述某鋼鐵公司的組織和活動的專文後,寫下該公司所面臨的最重要問題。
結果發現百分之八十三的銷售部門總裁認為銷售問題最具重要性,但是只有百分之二十九的非銷售部門總裁持同樣的看法。
因此,由該項研究的結果可以發現:一個企業管理者的經驗背景確實可以促成其對企業問題的選擇性知覺。
知覺與溝通效果實具有密切的關係,所提供的訊息如不被認知,溝通則無效果。
故教育行政人員在傳送訊息時,必須特別注意訊息應符合收訊者的需要、價值、態度、期望等「參照架構」(frameofreference),才能受到注意、認知、接受及反應。
同樣的,教育行政人員在接受訊息時,也要注意是否因為自己選擇性的聽、看和理解,而對對方所欲傳送的事實真相,予以某種程度的扭曲。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