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的微畫藝術與幻燈】
由于物理學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
科學家利用透鏡成像原理,終于發明了將透明圖片投映于白色幕上的光學器具--幻燈。
大家一直以爲幻燈是舶來品、洋貨,其實不然,我們的祖先早已應用微畫技術在周代發明了第一代幻燈並在實際中加以應用。
據《韓非子))記載:周代一位王召來了一名畫家,命他在豆莢上作微型畫。
這位畫家接到命令後。
便著手搜集了不少可以用于作畫的豆莢,並仔細地把豆莢中一層透明的薄膜剝下來。
曬幹、壓平。
准備工作做完後,他關門謝客,潛心作畫三年。
終于作成了一批微型畫。
由于豆莢膜太小,微畫的畫面用肉眼難以分辨清楚,周王看了大發雷霆。
畫家看到周王發怒,便胸有成竹,不慌不忙解釋說:“大王息怒,如果您要看清楚畫面,必須依我說的方法去准備”即“築十版之牆,鑿八尺之牖,而以日始出時加之其上而觀”。
周王聽了立即命人按照畫家所說准備好一切,畫家把所作的透明豆莢膜微型畫鑲嵌在所築牆的一個個小孔中,等到日始出時,請周王觀看,只見原來漆黑一團的莢膜微型畫由于平射日光的照射,圖案清晰地反映到牆上,“其狀盡成龍蛇禽獸車馬,萬物之狀備具”周王看了大喜。
這就是我國古籍記載最早的微畫藝術及幻燈技術。
韓非是戰國時代韓國人,約生于公元前280年,卒于公元前233年,《韓非子》是他的代表作,記載的都是他同時代及以前的事。
因此, 《韓非子》所記的古代的微畫藝術及幻燈片制作技術要比洋貨至少早兩千多年。
引用:http://www.hxlsw.com/history/zhou/ls/2010/0409/5282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