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74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衛生教育診斷評價模式】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3 05:51: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衛生教育診斷評價模式

 

PRECEDEProceedModel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衛生教育診斷評價架構由克魯特(GreenKreuter)及迪茲(Deeds)等人於一九八○年提出,對衛生教育計畫有著相當深遠的影響,許多衛生教育學者均曾應用這個架構的部分或全部進行研究,而且發現這個架構相當有用。

 

PRECEDE是數個單字的第一個字母組成的,分別是Predisposing,Reinforcing,Enabling,Causes,Educational,Diagnosis及Evaluation。

 

它是以流行病學、社會及行為科學、行政學及教育學為基礎的架構,由七個階段所組成。

 

第一個階段為社會診斷,或稱為生活品質評估。

 

在這個階段中,強調使用適當的需求評估技術,以確定目標群體之生活品質中的社會問題,例如非婚生人口、失業、怠工、犯罪及福利等能反映生活品質的社會問題。

 

第二個階段是流行病學診斷。

 

在這個階段中,主要的工作是使用流行病學的資料,以確定那些特定的健康問題與第一階段中確認的社會問題有關聯。

 

流行病學資料可以包括死亡、罹病、生育、殘障等現象,及其發生、盛行、分布、強度、期間等層面。

 

此外,仍需認清足以影響生活品質的非健康因素,例如教育程度、種族及性別等。

 

第三個階段是行為診斷,其目的在於確認那些特定的健康行為與上一階段所確定的健康問題有關。

 

健康行為必須區分其優先次序,重要的、可改變的行為應列為最優先,並據以研擬衛生教育計畫。

 

除了行為因素之外,非行為因素也可能影響健康,例如遺傳、經濟及環境等因素。

 

第四及第五個階段合稱為教育診斷。

 

第四個階段中主要的重點為評估前置因素、增強因素及促進因素等三類影響健康行為的因素。

 

前置因素包括個人的態度、價值觀、信念及認知。

 

增強因素包括父母、同儕、雇主及重要他人等的支持,這些回饋型式可以鼓勵或阻止個人行為的改變。

 

促進因素包括許多社會力量所造成的障礙的排除,例如醫療設施的不可近性、資源缺乏、收入高低、健康保險及各項法令規章的限制等。

 

第五個階段包括決定何種因素是教育介入的焦點,以及使用何種教育介入計畫等兩項重點。

 

第六個階段是行政診斷,或稱為規劃及執行衛生教育介入計畫的階段。

 

第七個階段是評價,也是架構的最後一個階段。

 

雖然評價是架構的最後階段,但並不表示評價工作只能在計畫執行完成後才進行,一般皆認為評價工作應開始於計畫之規劃階段,而且持續進行,它是計畫的連續部分,也是整體的一部分。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0 21:4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