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3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認知失調(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3 04:01: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認知失調(論)

 

CognitiveDissonance(Theory)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認知失調論由美國心理學家范士庭(L.Festinger)所提出,是解釋心理平衡的理論之一;

 

該理論的要點為:個體有保持心理平衡的傾向。

 

在大部分的情況下,內在的認知與外在的行為和諧一致,但是當兩者不一致時即失去平衡,使個體覺得緊張,因此產生欲行恢復平衡的內在動機。

 

另一種情形是,對同一事物有兩種以上的認知,而這些認知之間彼此有矛盾,致使個體認知上產生衝突而引發心理失衡現象。

 

故認知失調具有動機作用,同時也是近代社會心理學家用來解釋態度改變的重要理論。

 

認知失調論在社會心理學的應用上主要有兩種典型:(1)決策後的認知失調:個體經常需要在多種選擇中做決定,在決定之後,也許會發現所選擇的事物有缺點,未被選擇的事物反而有優點,如此便會產生認知失調;

 

此時個體會改變其認知,以減少失調,如對所選擇的給予較多正向的評估,對未選擇的則給予較少的評估或降低喜歡的程度,如此便可以減少認知失調;

 

(2)行為與態度相矛盾的認知失調:當個體所持認知信念與所表現的行為不一致時,心裡會產生失調,如個體認為抽煙有害身體,但工作壓力大時又忍不住要抽煙,認知與行為相互矛盾,便是認知失調現象。

 

於是個體很可能改變對抽煙的認知,自己開始認為「其實偶爾抽抽,並無多大害處」,然後繼續抽下去;

 

或是改變抽煙行為,從此不再抽煙,以免危害身體健康。

 

在范士庭的認知失調論裡,認知涵蓋一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觀、態度、行為等等。

 

在廣告心理學的應用,也經常使用各種五花八門的宣傳方式,打動消費者,用認知失調改變態度而達到產品促銷的效果。

 

故認知失調論在研究社會行為與態度改變上,很受重視。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0 21:14 , Processed in 0.14062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