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0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認識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3 04:01: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認識論

 

Epistemology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認識論是哲學探討的主題之一,其內涵分為兩種定義:一是探討知識起源、本質、限制及有效性的理論,這個定義使認識論在使用上與知識論(Gnosiology)相通;

 

一是視為知識的理論(TheoryofKnowledge),系統的分析人們認識世界所運用的知識概念。

 

認識論亦可分成廣義的及狹義的兩種,狹義的認識論僅探討知識有效性問題。

 

第一種定義,認識論是研究知識與實在(reality)間的關係,也因此認知的過程及認知結果有效性成了思考課題,探討的問題如人類如何認識、知識由何而來、知識如何形成、理性與心靈在知識中的功能、真理是否存在,以及信念、知識、真理、意見、事實等概念的分別。

 

第二種定義,認識論廣泛的分析各種學門知識及用於解釋世界的概念,使得認識論有了批判的功能,針對不同科學之基本概念、所用的方法包括對命題等的探討。

 

古希臘時期的辯士(Sophists)首先明確的提出了認識論上的疑問,質疑真理的可能性。

 

雖然柏拉圖(Plato,427~347B.C.)及亞里斯多德(Aristotle,384~322B.C.)亦對認識論問題有充分的說明,但懷疑學派(Sceptics)學者仍持續質問知識的可能性和真理的標準。

 

近代經驗主義者洛克(JohnLocke,1632~1704)、理性主義者笛卡爾(R.Descartes,1596~1650)、批判哲學者康德(I.Kant,1724~1804)亦對認識論問題加以探討和解釋。

 

大體來說,認識論可以分成知識起源、知識有效性、知識本質三種問題,而此三種問題又互有關聯。

 

對知識起源的觀點,從知識由何而致說,有理性主義及經驗主義兩種看法。

 

早期的柏拉圖及近代的笛卡爾、斯賓諾沙(B.Spinoza,1632~1677)、萊布尼茲(G.W.Leibniz,1646~1716)等理性主義者,視理性為真知的來源。

 

洛克、柏克萊(G.Berkeley,1685~1753)則主張經驗為真知的來源。

 

受到休姆(D.Hume,1711~1776)懷疑觀點的影響,康德提出批判哲學(或先驗哲),調和了理性主義及經驗主義的衝突。

 

理性主義不承認感覺經驗的獨立性,強調自明之理的掌握及推理的功效;

 

經驗主義者卻著重感覺經驗,認為感覺經驗雖在一開始是個別化的,但經過心靈作用後,可以形成普遍的概念與原則。

 

洛克即主張人的外感官(感覺)雖重要,但仍有內感官的心靈反省能力,在知識形成上有重要作用;

 

康德以為人有先天範疇可統攝、處理經驗界感覺觀察所獲得之經驗素材。

 

康德以後,實在論(Realism)及觀念論(Idealism)各有堅持的主張;

 

近年皮亞傑(J.Piaget,1896~1980)提出的發生認識論(Geneticepistemology),亦說明了人類先天認知結構與後天經驗整合以形成知識的可能性。

 

在知識的有效性方面,客觀知識及真理的存在問題一直爭論不休;

 

知識是否可信也是懷疑論的疑點。

 

近代哲學家穆爾(G.E.Moore,1873~1958)、維根史坦(L.Wittgenstein,1889~1951)等人,曾以分析知識之意義的方式來檢視知識的有效性。

 

關於知識極限及有效性的看法,有幾種不同的哲學派別:一是獨斷論(Dogmatism),不經批判驗證就直接肯定自己所相信的知識確實有效;

 

二是懷疑論(scepticism),根本不相信真知的存在,因為認為人的認識經常自相矛盾,人的感官認識亦只是相對的、片斷的。

 

三是相對主義(Relativism),否定真理的普遍有效性,認為真理的尺度不是唯一的,許多事物如社會、文化、經濟、政治的背景都可影響人們對真理的判斷,以至真理標準只是相對的;

 

四是實徵主義(Positivism),強調經驗證過的知識才有意義,在這種標準下,自然科學以外的人文科學常常因為不能驗證而受到質疑,但不接受實證主義見解者,也不認為方法上的驗證就是真理和客觀知識的唯一標準。

 

對知識本質的看法,即是何謂知識,目前有觀念論及實在論兩大派別。

 

觀念論者認為知識之內容即由人們意識中之觀念所形成;

 

推而廣之,客觀知識不必與外界事物或既有對象相符。

 

實在論者肯定實際存有物不因我們的認識而改變,故知識之內容即我們對存有物之感覺、經驗所建構;

 

推而廣之,與對象相符者才能成為客觀知識。

 

關於真理的性質,亦可區分出三種主要的看法:一是真理相符說(Thecorrespondencetheoryoftruth):經驗主義者持此觀點,真理被當做我們與對象之間的一種關係,知識如果與對象本身相符時,便是真理;

 

二是真理貫通說(Thecoherencetheoryoftruth):理性主義者持此見解,認為真理是普遍存在的,強調評估知識的邏輯標準及內在一致性;

 

三是真理實用說(Thepragmatictheoryoftruth):杜威(J.Dewey,1859~1952)及實用主義者持此見解,認為只在實用中發現有用的才是真的、有價值的。

 

不同學者對於認識論的內容可能有相當不同的解釋,如實用主義觀點對真理的說明並不為許多人所接受,認識論對各學說基本預設的檢討也是形上學的研究領域。

 

因此一些認識論的觀點背後,對於形上學、自然科學等其他學問間,存在著相當的關係。

 

在教育中則重視如何獲得知識和如何獲得確切知識的問題。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0 20:52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