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1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語意特徵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3 03:57: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語意特徵論

 

SemanticFeatureTheory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幼兒是如何學習到語言中正確的意義呢?

 

關於這個問題的解釋,主要的有兩種主要的觀點,一種是從特點性特徵說明語意的發展;

 

另一種則是以基模論 與原型論的推演方式說明語意的發展。

 

一、特點性特徵的觀點一九六○年代,美國愛丁堡大學語言研究小組認為:兒童語意發展是從各個關係詞的理解開始發展,如多少、粗細、長短、先後等詞的比較,而且,兒童通常以較特殊的特質式形象詞表達。

 

唐納森(Donaldson)和巴佛爾(Balfour)的研究也認為幼兒的語意發展是最先認識正面的詞,如高低先學會「高」,長短先學會「長」。

 

可見,幼兒對詞的理解是先掌握較顯著或凸顯的形象和特徵而獲得概念的。

 

克拉克(Clark)認為語詞的意義是由概念屬性或形象特徵組成的。

 

幼兒通常先學會較籠統的概念屬性,然後再學會較細膩的特徵,此種現象為特點性特徵發展。

 

克氏又認為一個詞的意義可分成很多小特徵,有些特徵是一般性特徵(和其他詞共有),有些是特殊性特徵。

 

而兒童最初學習詞意時,不是一下子掌握所有的特徵。

 

例如,兒童認識「狗」的特徵是「四隻腳」及「能行走」兩種。

 

因此,他可能會將全部具有這兩種特徵的東西都歸屬為「狗」。

 

隨著兒童所掌握的詞義特徵愈多,每一個新的特徵將限制這個詞的使用範圍,直到最後了解詞義為止,兒童才真正具有語意能力。

 

二、基模論與原型論的觀點關於語意發展的另一種觀點以羅許(E.H.Rosch)等人為主。

 

他們認為一般概念沒有一組界定的屬性,概念與概念之間的界限是模糊的。

 

語意的發展並非針對各種詞或概念的特徵加以理解,而是從個人認知基模中的原型(prototype)和最佳舉例中分化出來的。

 

例如,「鳥」字的認識時,兒童使用的原型含:他有(沒有)翅膀,會不會生蛋,有沒有尖硬嘴巴……。

 

可見,兒童的原型不一定與詞的意義結合,但是,兒童可以逐漸從舊有的基模中去推論或解釋詞的意義,進而形成語意。

 

倪爾森(Nilson)、葛林寶(Greenberg)及哲吉(Knczaj)的研究皆認為幼兒學習語意,是以認知基模中的原型推論過程來揣摩詞義。

 

例如,學習「狗狗」的概念時,幼兒可能依狗的外型建立第一個原型式認知基模,爾後再逐漸累積與「狗狗」基模相關的經驗,漸次修改成組型基模,進而建立對狗字的理解及概念的形成。

 

綜合上述對語意發展的不同觀點可知,兒童的語意發展是相當複雜的,這種語意發展與兒童的認知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0 23:17 , Processed in 0.07812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