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泰因】 Montaigne,MichelEyquemde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蒙泰因(1533~1592)為法國人,係人文學家、心理學家、倫理哲學家及教育思想家。
自幼深受母親教誨的影響,從小即在家裡接受德籍家庭教師教授拉丁語文,採用直接口語傳授方法。
他頗以為此法甚具成效,每每於論說中提及此事。
蒙泰因六歲時即被送往CollegedeGuyenne就學,期間接受人文思想之薰陶,對蒙氏個人思想、學術研究取向,頗有重大的影響。
蒙氏曾研習法律;
旅遊義大利、日爾曼各地。
蒙氏著有[論文集](Essais),流傳甚廣;
由於反映懷疑思想,文風特殊,其文章風格深富創意。
蒙氏教育思想可歸於人文社會唯實論(SocialRealism)。
教育上蒙泰因注重社會實際生活經驗,故在教育主張上,不贊成學生只學習語言、文字即可的說法。
蒙泰因認為世界如同一面鏡子,可以提供給人們認識與學習之處甚多。
他以為當時學校教育太注重文字,尤其是拉丁語文的學習,反而忽略了日常生活中的實際事物。
其次,教學活動中對範例、行誼之講解不多,對學生出外旅遊,觀看現實社會人們生活的活動亦付之厥如。
教育因而淪為學究人物的培養。
蒙泰因強調單是記誦之知,不足以稱之為知識。
學生所接受的知識,也不能單憑教師的權威為之。
學生應該有機會接觸眾多而不同的意見,因為這樣才能提供一個自己判斷、自己選擇的機會。
蒙氏以為作為一位教師應該知道學生的興趣為何,學生的興趣即教師選擇適宜教材的依據。
蒙泰因反對當時過度濫用的體罰,他對教師加諸學生身上的暴力行為頗為不齒,因為這樣會破壞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蒙泰因所提出的教材,計有邏輯、物理、幾何、修辭、語文、歷史及人生哲學。
談到歷史教學時,他以為倘若歷史教學只涉及史實的認知及歷史事件日期的記憶,則這種歷史教學會有害於學生的學習。
因此歷史教學不如提供材料,以便讓學生去自行判斷,形成辨識的能力。
蒙氏覺得人文學者教育實施上過分強調訓練學生的記憶能力,實有欠允當,不如著重判斷能力及理解能力為佳。
總之,蒙氏人文思想並未完全揚棄,不過他對人文教育的流弊,顯然有著不少的批評與改正。
因此,教育史家將他歸屬於人文的社會唯實論,顯然是有道理的。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