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存】 Subsistence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實存又可譯為自立性,源於拉丁文Subsistere,意指繼續;
是對存在(existence)而言,但也可互用,不過存在較多用於生物性的生存,實存則是完整的實體,在其自身而不依附在另一事物之上。
所謂存有係任何事物賴以成為存有物,其原始意義是指真實存在。
由此存在和本質共同構成每一個有限的存有物,同時表現其特性;
本質表達某存有物「是什麼」。
存在則指出某物的「有無」。
由於世間一切事物的存在都受到限制,存在只是在有限的時空位置上,而且我們也僅根據有限的智能去掌握,以理解存有。
由此可知,限制是來自事物有限的本質;
有限的本質並不能達到完全的存有,有限事物只具備存在,但並不必然存在;
也就是說,可以在,可以不在,可以實際存在,或僅是可能存在,是故有限事物的存在是以可能存有為基礎。
與有限存在物相對的是無限存有,無限存有包含存有的絕對完整性,其本質與其存在是同一的,因此也是存有自身,即自立存有(SubsistingBeing)或實存。
綜上所述,實存係存在於其自身而不受任何限制的無限存有,可超越一切範疇的限定而存在。
存有物越不受限於物質,則越具精神性,也就越近於實存。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和阿奎納(ThomasAquinas,1225~1274)曾主張精神是最高的存有方式,而只有神才是純粹精神,是絕對完善而無限的。
實際上,由希臘人發展出來的西洋哲學,一向以理解存有問題為最高使命,並以解決此問題為精神的本質所在,而此問題的終極則是從有限的存有朝向無限存有,也就是從物質性的存有物朝向超越有限的純粹精神,即為實存或自立存有。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