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4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道德的客觀主義】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3 02:05: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道德的客觀主義

 

MoralObjectivism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道德的客觀主義認為道德判斷是普遍一致的,放諸四海而皆準,不因個人的因素而有不同。

 

持客觀論的學者,如功利主義的邊沁(JeremyBentham)、彌爾(JohnStuartMill)、直觀主義的穆爾(GeorgeEdwardMoore)、規約主義的黑爾(R.M.Hare)、義務論的康德(ImmanuelKant)等。

 

邊沁是功利主義的開山祖師,他主張道德判斷應依據「功利原則」,亦即以「追求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快樂」來衡量。

 

邊沁又認為,快樂只有量的不同,而無質的差異。

 

他提出七個標準用以客觀地計算快樂的大小,藉以求出最大的快樂,達到最大的善。

 

快樂既然能夠量化,又有客觀的標準來衡量,意謂著個人不能任意地以自己的主觀判定,來從事道德判斷,因此道德是客觀的。

 

彌爾也贊同功利原則;

 

但他認為快樂除了有量的差別之外,還有質的差異。

 

他有一句名言:「作不滿足的人比作滿足的豬好。」

 

彌爾說當對A與B都很熟悉的人,一致同意B的快樂在量上大於A的快樂,卻都寧可選擇A而捨棄B,則可見A的快樂在質上要大於B的快樂。

 

因為判定質的高低,訴諸的是「熟悉A、B兩者的人」,而不是任意的一般人,所以衡量快樂的質與快樂的量一樣,有其客觀的標準,道德也因而保有其客觀性。

 

穆爾的學說一般稱為直觀主義。

 

穆爾認為以快樂、幸福等自然性質來定義善,是犯了「自然主義的謬誤」(naturalisticfallacy),因為他認為善是簡單而無法再分析的。

 

善可以用來定義其他的自然性質,不能反過來由自然性質來定義善。

 

善是普遍、客觀的,類似於柏拉圖(Plato)所談的觀念善,只能以「直觀」來把握。

 

普遍性是康德道德學說中的重要概念。

 

康德認為道德觀念或道德原則必然已經蘊含了普遍性這個概念,亦即認為每一個人在相類似的情形下,都應該遵守的。

 

誠實就是誠實,不會因人而異、因時因地而異。

 

道德是每個理性的人均依其善意志所產生的定言令式而行;

 

定言令式由純粹理性而發,不含任何主觀的或經驗的成分,因此有絕對的客觀性與必然性。

 

當代的倫理學家黑爾也主張,任何一個道德應然的條件有二:規約性與可普遍性。

 

他認為道德語句,必具有祈使的或命令的意涵,而這個規範或命令越能被普遍接受,就越有價值。

 

黑爾同康德一樣,並沒有說出怎樣的原則才是道德的,卻一致地認為,普遍和客觀是所有道德原則的必要條件。

 

道德的客觀主義不認為道德可任由個人主觀地判斷,其所追求的是普遍一致的道德標準,因而形成道德的絕對論。

 

不管訴諸於快樂的量或質的衡量,或是先驗的道德要求,或是祈使性的規範,都不是由個人主觀認定,也因而有其客觀性。

 

這種觀點雖然符合一般人對道德的期望,然而,為何實際情境中每個人的道德判斷未必相同?

 

類似的情況在不同的時空情境下,往往有不同的道德判斷?

 

既然道德判斷如此分歧,道德究竟還具不具有客觀性?

 

這些都是仍待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0 23:24 , Processed in 0.13378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