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5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誠意】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3 01:16: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誠意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誠意就是使意念真誠、合理的修養工夫。

 

〔大學〕說:「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

 

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以好好色、惡惡臭譬喻意之誠,即誠意是要自己的意念真實無妄,好善如好好色,惡惡如惡惡臭般。

 

而要做到這樣的地步,便須毋自欺的慎獨工夫。

 

這兩者十分明顯,人人都不能欺騙自己。

 

所謂慎獨,朱子注說:「獨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獨知之地也。」

 

即是以獨指意念,人的意念是善是惡,別人雖不知道,自己則是很清楚的,人須在自己的念頭生起時,省察其善惡,而求真實地為善去惡,去此自己才會感到愜意、滿足而問心無愧。

 

〔大學〕下文又說:「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

 

見君子而后厭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

 

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

 

』富潤屋,德潤心,心廣體胖。

 

故君子必誠其意。」

 

這是從小人和君子作法的對比,來闡明誠意的真義。

 

小人平日行為不合理,而在見到君子時,便掩藏自己的不善,故意作出善行來,但這樣的作偽,對自己是沒有什麼好處的。

 

在別人看來,小人的內心的真實情況,表面上無論怎樣掩飾,還是清清楚楚的。

 

人的內心真實情況,一定會表現在外面。

 

人如果能從自己的內心意念作省察的工夫,才會因無愧於心而有廣大和樂之感。

 

所以必須從事慎獨、誠意、不自欺的工夫。

 

在〔古本大學〕中,關於誠意的部分,除上述引文外,還有一大段文字,在朱子的〔大學章句〕中,則認為是錯簡,將之移往前面。

 

王陽明則主張恢復〔大學古本〕的次序。

 

由於〔大學〕說:「物格而后知至,如至而后意識。」

 

則格物致知便是誠意的先行工夫。

 

對此,朱子認為必先通過對事物之理的了解,方能使意真誠。

 

王陽明則認為朱子這樣解釋不對,因對事物之理的了解並不能保證一定會依理而行,所以陽明認為致知格物是致良知來端正人意念的意思。

 

就道德實踐工夫上說,陽明的說法較為切要。

 

(參見「格物致知」)。

 

明儒劉宗周(蕺山)則認為意是「好善惡惡」的,即是「淵然有定向」的,所以工夫是在於保存這好善惡惡的意,或是使這意真實地表現出來。

 

劉蕺山如此說誠意,則意本身便是善的,並不同於朱子及陽明所說的意,是有善有惡的。

 

即蕺山所說的意,是超越的善意,並非受感性影響的經驗層的意。

 

而有善有惡的意,在劉蕺山則名之為「念」,他是嚴格分意和念的。

 

蕺山的誠意論,是體證生命中本有的好善惡惡的善意,這是他個人的哲學見解,大概不如朱、王的較為切合〔大學〕原義。

 

其實在實踐時,如果做到不欺騙自己,不用種種理由允許自己做不該做的,例如偷懶、敷衍之類,就是最基本的誠意工夫。

 

不自欺是誠的奠基處、不自欺才能不欺人。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0 23:46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