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董仲舒,西漢廣川人。
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講授,學生甚眾,新學者但就其及門較久之弟子受業,或莫見其面;
專心治學,三年不窺園。
進退容止,非禮不行,學士皆師尊之。
武帝即位,舉賢良文學之士,前後百數。
仲舒以賢良對策,亦即天人三策奏對,主張治天下以教化為先,建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
更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
帝以仲舒為江都相,事易王,易王乃帝兄,素驕好勇,仲舒以禮誼匡正,王極為敬重。
仲舒治〔公羊春秋〕,喜言災異,遼東高廟,長陵高園殿災,仲舒居家推說其意,草稿未上,主父偃侯仲舒,私見嫉之,竊其書上奏,上召見諸儒視讀,仲舒弟子呂步舒不知為其師書,以為大愚,於是下仲舒於獄,當死,詔赦之;
於是仲舒遂不敢復言災異。
仲舒為人廉直,是時方外攘四夷,公孫弘治〔春秋〕不如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仲舒以弘為從諛,弘嫉之。
膠西王亦上兄也,尤縱恣,弘乃言於上曰:「獨董仲舒可使相膠西王。」
膠西王聞仲舒賢,頗善待之。
仲舒恐久必獲罪,乃稱病免。
仲舒相兩國,輒事驕王,正身以率下,數上疏爭諫,教令國中,所居而治。
及去位歸居,終不問家中產業,以修學著書為事。
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議,常使使者及廷尉張湯就其家而問之,可見朝廷對仲舒之倚重。
仲舒學有源委,嘗言仁人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為漢醇儒。
仲舒對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學校之官,州郡舉茂材孝廉,皆自仲舒發之。
年老以壽終於家,家徙茂林,子及孫皆以學至大官。
仲舒所著皆明經術之意,及上疏條教,凡百二十三篇,而說春秋事得失,「聞舉」、「玉杯」、「蕃露」、「清明」、「竹林」之屬,復數十篇,十餘萬言,皆傳於後世,輯為〔春秋繁露〕、〔董子文集〕等書。
仲舒非常重視教育,認為統治者的主要任務是實行德治以教化萬民。
他把人性分為聖人之性、中民之性與斗筲之性三者,此即他所提出的「性三品說」。
他教導學生,要「不知則問,不能則學」,「君子不學,不成其德」,激勵學生要勤學好問;
並主張學習必須專一,要「形靜志虛」,才能體會精微,深入悟解。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