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形態與教育】 IdeologyandEducation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對馬克斯(KarlMarx,1818~1883)而言,意識形態指成系統的不正確的觀念,及來自於社會分子參與社會階級而形成的錯誤思想。
然而由於二十世紀工業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原有的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間的對抗,已因社會福利制度的大量出現而為之減弱,意識形態已經沒有像十九世紀馬克斯所處時期那樣明顯的階級對抗住了。
目前「意識形態」一詞,通常用來陳述或描述自然及社會的一般變動的特徵;
在於表達自然界與人事界的種種關係,亦可指社會中個人所具有的信仰體系,及個人在社會生活中所擁有的信念系統,足以影響其行動的各種認識因素,如概念、思想、價值等。
因此,意識形態是一種系統化的價值觀及信念體系,而為社會團體或個人所接受並信其為真實無妄。
意識形態包括了個人對社會制度及社會變動歷程的態度等,亦為個人描繪出了世界的景象以及世界應該要走的方向。
一般而言,意識形態會將複雜的世界觀以簡易的方式陳述出來,而為人們所易於了解。
分析言之,意識形態包含了人們的自然觀、世界觀、社會觀以及個人所屬社會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政治、宗教、經濟等信念體系。
由於「意識形態」一詞的涵義較為明確與具體,因而近來一些學者比較喜歡以「教育意識形態」來取代「教育哲學」一詞。
鑑於教育是一社會現象,教育歷程中所呈現的種種面貌,多受制於教育所發生的社會情境中的意識形態;
不論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內容、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政策、教育的行政、教師的養成、教材的選擇等,都會或多或少地受到既有的各種意識形態的影響。
就以公民教育的實施為例,有關公民教育的各項問題,如公民的定義、公民的功能、公民的責任、如何才是一位良好的公民、公民教育究應如何實施等等相關的問題,都會受到該社會中的政治意識形態、教育意識形態、社會價值體系等的影響而決定。
甚至一位教師在工作上的一些決定,就某種程度而言,也反映了該位教師的意識形態。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