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絜矩之道】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絜矩之道」見於[大學‧釋治國平天下章],其文為:「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
上長長而民興弟;
上恤孤而民不倍。
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所惡於上,毋以使下;
所惡於下,毋以事上;
所惡於前,毋以先後;
所惡於後,毋以從前;
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
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矩之道。」
意思是說國君能敬老,國人自然就行孝;
國君能尊重長者,國人自然就行悌;
國君能憐恤無依靠的人,國人自然就不做違背道理的事,所以君子重在能行推己及人的恕道,即絜矩之道。
要而言之,所謂絜矩之道,就是自己先做一個好的榜樣,讓別人取法。
又[大學]中同章載:「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
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
意思是說,治國的人不要太看重財貨,搜刮民財,要「以義為利」,用道義去治國平天下,自然國泰民安。
[大學]上所說的絜矩之道,也就是以忠信律己,以恕道待人,自己以身示教,立一個做人做事的好榜樣,給人民效法。
繫矩之道雖在解釋治國平天下的軌範,但亦可推廣到教育上,凸顯出「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與「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的道理。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