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 Evil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惡」或「罪惡」在哲學中有多重涵義:道德的惡(moralevil)指對人的尊嚴、價值、財產,以及和諧的人際關係等所造成的傷害,或是對道德律的觸犯;
肉體上的痛楚、心靈上的折磨及人生中的苦難也是「惡」;
自然的災難,如瘟癘、地震、颱風等是「自然的惡」(NaturalEvil);
所有的被創造物不完滿、有限性及偶發性是形上的惡(MetaphysicalEvil)。
在哲學中,有關惡的討論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人性善惡的問題;
另一是惡的出現是否足以證明上帝並不是仁慈(benevolence)與全能(omnipotence)的創造者。
前者是倫理學的問題,後者是宗教哲學的問題。
有關人性善惡的問題,見於有關孟子、荀子等的主張。
在宗教哲學中,惡的出現與上帝所特有的屬性產生了矛盾和衝突。
假如上帝具備全善、全能及無所不知等特性,世界上怎麼會有各種的惡?
上帝怎麼能容忍惡的存在?
是否能從惡的存在證明上帝原來並非全善、全能及無所不在?
許多人論證惡的出現和全善、全能及無所不知的上帝並不矛盾;
他們的論證有下列幾點:第一,惡並不是真實的存在,只是人類的幻覺,沒有客觀的基礎。
這樣的觀點其實並沒有解決問題,因為即使所有的惡都是幻覺,這個幻覺本身仍然是惡。
第二,惡本身並不是獨立存在的實體(independentreality),而是善的缺失。
但這樣的觀點並不能解釋為什麼善會有缺失。
第三,惡的存在可以幫助善的完成,如為了要讓身體健康,讓身體遭到痛楚的手術乃是必要的,為了要建設一個更好的社會,流血的戰爭是必要的。
這個論證無法說明為什麼上帝一定要透過令人痛苦的方式來完成善。
第四,惡的存在是為了顯示善,例如道德的善之所以能出現,正在於人能克服道德上的惡,假如沒有道德的惡,就沒有道德的善。
再如勇敢的行為出現於對困難、危險和恐懼的克服,如果沒有這些惡,又何來勇敢的善?
這個論證的缺失,在於無法保證大規模和嚴重的惡必然能為人類所克服。
第五,惡的存在是因為上帝賦予了人類和天使選擇的自由,人和天使有了這樣的自由,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而自由的賦予本身是善。
但這樣的觀點只能解釋道德上的惡,不能解釋自然界的惡和形上的惡。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