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0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規約主義】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2 12:40: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規約主義

 

Prescriptivism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規約主義是後設倫理學(meta-ethics)的一支,主要在探討道德判斷或道德論述(moraldiscourse)的基本性質。

 

創始人是當代英國道德哲學家黑爾(R.M.Hare,1919~)。

 

黑爾視道德為一種「語言」;

 

語言有自己的形式與結構,由相互關聯的言詞和概念組成,可以正確或錯誤地運用。

 

黑爾認為人要了解道德的意義,只有藉由道德語言的研究。

 

黑爾有關規約主義的討論出現在他兩本著作中,一是〔道德的語言〕(TheLanguageofMorals,1952),一是〔自由與理性〕(FreedomandReason,1963)。

 

他主張,道德判斷或道德論述在本質上具有規範作用,且具有普及性(universalizability)。

 

黑爾指出道德語言有指導行為的特別功能,「道德的語言就是一種規約語言」,這也是規約主義一詞的原由。

 

如「孝敬父母是對的」這個判斷要是道德判斷的話,則必須告訴聽者去做些甚麼(應該孝敬父母)。

 

這就是說,道德語言的獨特功能,不是在「描述」關於這個世界的事實,而是提供該做甚麼的「規約」。

 

道德語言的規約性(prescriptivity)強調道德的實踐性質,其功能在於規約行動與指導選擇。

 

其次,並非任何可指導行為的規約語言都是道德判斷。

 

黑爾指出尚要加入道德語言的第二特性,即普遍性(universalizability)。

 

道德判斷必須要能普遍化,在類似的情境中不因任何不相干因素而改變原先的規約。

 

例如主張「人應該向警局報告車禍的肇事者」是對的,不能因肇事者是自己的親友而作罷。

 

道德判斷必須提出普遍可以接受的理由,而非獨斷的道德決定。

 

規約性和普遍性結合,使道德語言有了「既嚴格又素樸的簡易性」。

 

身為道德行為者,為了要正確地運用道德語言,必須決定何種行為是要確實遵守的,同時並接受為任何人在同樣情況中都要堅守的行動原則。

 

由這兩大特性,可推論出一些在德育實施上的重要含義:第一,如果道德判斷的功能旨在指導行為,那麼德育教師必須讓人看到他是真誠地實踐這些原則,也就是要以身作則,而不僅僅是口惠式地光說不練。

 

第二,如果道德判斷是規約的而非描述的,那麼教導兒童道德時,要讓他們知道道德判斷並非有待學習的事實陳述,而是選擇行為原則,繼而採取某種生活方式,即是德育的目的之一,在於學習道德原則。

 

第三,如果道德判斷包含普遍化個人的規約時,那麼德育必須教導兒童如何設身處地為人著想。

 

如是有賴於培養學生辨識和洞察別人感受的擬情想像能力,及了解和預期行動影響別人的可能結果。

 

第四,如果普遍性指道德行為者不能僅注重自己的喜好而忽視別人的喜好,不能視自己的身分地位為特權;

 

那麼德育必須教導兒童博愛,學習並運用愛心,將別人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同等對待。

 

最後,德育目標在培養學生運用道德推理的能力,使之自己決定行事的道德原則。

 

道德推理指如何建構道德判斷或使用道德語言,亦即能夠判斷某件事或某項行動的對錯。

 

德育不能只是教導學生迎合社會習俗,而必須學會藉推理歷程來為自已作道德決定,也就是要能運用道德語言的邏輯特性:規約性和普遍性。

 

批評規約主義者認為,規約主義窄化了道德的範圍,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道德語句,如「核子彈的存在是錯的」,並不含祈使語句,但這並不影響其成為道德語句。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8 01:51 , Processed in 0.15625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