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 Modernization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現代化為一種社會變遷現象,意指社會從傳統社會或前現代社會(pre-modernsociety)轉化為現代社會(modernsociety)的過程。
有些人重視從封建社會轉化成資本主義社會,或從農業社會轉化成工業社會的過程。
新觀念、新科技、人口變遷或社會極端不平等等,都會助長這種社會變遷。
現代化乃指上述複雜的社會現象或社會過程,涉及的層面包括工業化、都市化、世俗化、民主化或理性化等。
政治現代化指一些關鍵性制度的發展,如政黨政治、民選國會、定期普選、不記名投票制度的建立等。
這些制度保障重要事務之決策,由社會多數成員來參與。
文化現代化通常指科學精神的發展、迷信、神話等的衰退,國家世俗化(即非神聖化),國家意識型態取代宗教信仰,成為社會凝聚的象徵體系。
經濟現代化指一連串的變遷現象,包括工業化、社會分工的複雜化、機器生產取代手工業生產,使用經營管理技術、科技的發展、商業技術的成長等。
社會現代化包括教育發展,國民義務教育普及,識字人口增加,人口集中都市(都市化),傳統權威(如君權、父權、夫權)的衰退,婦女地位提升等。
現代化理論(modernizationtheory)發展於美國(特別是帕森斯(T.Parsons)的結構功能學派),用以解釋上述複雜現象之所以會在全球各地產生的一種理論或典範(paradigm)。
對功能論所代表的現代化理論的批評,主要有二:一是認為它是以歐洲社會為發展典範,認為現代化等於西洋化,具濃厚的種族中心主義的色彩;
二是認為現代化並不一定導致工業的成長及社會利益的公平分配;
反之,很可能導致對西方社會更大的依賴及社會的落後。
依賴理論(dependencytheory)產生於對現代化理論的批判,強調傳統社會在現代化過程中所付出的巨大代價及負面效果。
德國社會學家韋伯(MaxWeber)對現代化另有一種看法,他認為現代史的發展乃是一種普遍的理性化過程;
不論在藝術、政治、宗教、教育、法律、經濟,甚至人們的思考方式,都經歷了一場大轉變,此過程乃是由非理性到理性的過程。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