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7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教育心理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2 10:06: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教育心理學

 

EducationalPsychology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課題主要是探討與「教學」及「學習」有關的問題。

 

在一九四○年代以前,由於教育心理學本身尚未建立系統的理論,大部分是引用心理學的學習原理,如施金納(B.F.Skinner)的操作制約學習理論及桑代克(E.L.Thorndike)的嘗試錯誤學習理論等來解釋學生學習的現象。

 

那時的教育心理學只重視學習理論的結果,只能解釋學生外在的學習行為。

 

後來,教育心理學者漸漸注意到教學理論的重要,開始朝向教師的教學方面研究。

 

如弗蘭德斯(N.A.Flanders)認為教師應可透過直接影響與間接影響兩種方式來影響學生的學習。

 

在近二十幾年來,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又將重點放在師生教與學的相互配合上。

 

如克隆巴哈(L.J.Cronbach)提出性向處理交互作用(ATI理論),認為教師的教材教法須視學生的性向而調整;

 

不同特質的學生,應給予不同的教學,才能收到最大的效果。

 

布魯納(J.S.Bruner)認為教材應適當的轉化成學生能理解的方式,而且教學方法應配合學生的認知發展。

 

他主張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蓋聶(R.M.Gagné)認為教師在呈現教材時,應注意學習階層的順序,亦應考慮學生如何學習與記憶。

 

近來受認知心理學的影響,改以認知取向來研究教育心理的問題。

 

也就是說,早期行為學派強調教學操作及結果表現,對於內在的學習歷程並未加以研究。

 

目前,認知取向的教育心理學重視的不只是教學操作與結果表現,也深入研究學習歷程、學習結果以及學生特性。

 

總之,教育心理學可說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的目的在了解教學變項與學習者特性如何互動方能增進學生的學習與教學的效果,藉以建立有系統的而且合乎科學的教學理論。

 

不過在強調認知學習的同時,教育心理學也重視情意因素對學習所產生的重大影響。

 

因此教育心理學探討的內容大多包含身心發展、認知發展、學習與教學策略、課程研究、教學評量、學習動機、學習者特性及教室歷程等。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1 16:38 , Processed in 0.18749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