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9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康德學派】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2 08:42: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康德學派

 

Kantianism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康德學派乃以康德學說為宗的哲學,其主要的論點源自康德。

 

康德(Imm.Kant,1724~1804)乃德國近代哲學家。

 

其思想一則受理性主義的影響,再則受經驗主義的影響,於一七八一年提出〔純粹理性批判〕。

 

該書表現康德對知識論之探討,批判與補充。

 

康德認為知識之所以可能,乃人的感官對於時空先具有先天普遍的直觀,透過時空的先驗形式,人類的感官得以認識事物。

 

其次,理性乃透過悟性對人類感官所統攝之實質,依照思想之「量」、「質」、「關係」與「狀態」的範疇綜合成「概念」。

 

康德繼〔純粹理性批判〕之後,提出〔實踐理性批判〕。

 

若以〔純粹理性批判〕所處理的是自然客體世界,〔實踐理性批判〕即探索以人為主體的道德世界。

 

在〔實踐理性批判〕中,康德設定自由意志、神與靈魂不朽之必然存在。

 

除了自由意志對於「斷言令式」(CategoricalImperative)之自由選擇遵從與否之判斷外,神與靈魂不朽均無法在實體經驗界獲得證明。

 

然而神與靈魂不朽卻又涉及道德判斷之「良心」之內在性目的,或稱為行德動機,在道德哲學中未具真正實質性內容,只是形式性道德令式。

 

就此而言,自由意志與神或靈魂不朽之區分,便凸顯理性與實踐間衝突或不一致之可能性。

 

為解決理性與實踐間之內在衝突,康德提出〔判斷力批判〕。

 

同時,康德以其所建構之四大範疇範限判斷力批判之本質。

 

詳言之,美學中談美是不具任何特定目的的純觀賞;

 

此觀賞之感受雖是主觀性的,但卻是具普遍性的;

 

因此在關係上,美的判斷是一種無目的之目的;

 

而美的狀態又必然地建立在共通性、共同感上。

 

康德哲學統合了理性與經驗學派之論點,並開啟力行之實踐哲學,並為超驗理性設立形式判斷標準。

 

其論點雖仍有缺失,但對其後德國之觀念論影響甚鉅。

 

故舉凡採取康德之批判理性與方法,或具康德哲學理念之哲學,均稱號「康德學派」。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1 16:34 , Processed in 0.2187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