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態分配曲線】 NormalDistributionCurve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常態分配曲線是常態分配函數的理論性曲線,源於高斯(CarlGauss,1777~1855)提出的「誤差的常態定律」(normallawoferror)。
該曲線具有以下特徵:1.呈單峰且左右完全對稱的鐘形曲線。
對稱中軸即該分配之平均數,也是該曲線的峰點所在。
2.曲線由中心點(平均數)向兩邊無限延伸,為漸進線,愈往兩邊愈逼進橫軸,但不會完全貼近。
一般圖示,以μ-3σ到μ+3σ為圖示區間。
3.次數分配的平均數、中數、眾數都位於該曲線的中心點。
4.曲線下的區域,與標準差間有固定的比率關係,且對稱軸左右兩邊完全相同。
如距離平均數一個標準差的區間(即曲線到橫軸之間的面積),占百分之三四點一三(即為人數比率)。
5.當平均數固定為μ,隨著標準差愈大,分配的可能最高點(即高度)愈低。
即標準差愈大,則曲線形狀愈趨低闊。
標準差愈小,則愈高狹。
6.當平均數為零,標準差為一時,稱之為標準常態分配,以N(0,1)表之。
7.常態分配可能是常見而使用方便的一種分配,但資料本質是否為常態是個實徵的問題,比如多數國小評量可能呈負偏態(即高於平均數的人數較多),教師不一定有很好的邏輯可以將結果常態化。
雖然常態分配是一理論的數學函數,實際測量資料常有趨近該分配的現象,尤其樣本人數愈多,次數分配往往愈接近常態分配。
此外,由於常見和應用上的方便,許多相對地位的計算常以該分配為潛在基礎。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